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行为、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和纠正这些致病因素是预防医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预防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1.1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1)医学知识的快速扩展;(2)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一步到生物心理环境社会模式。(3)提高学生的培训要求:包括适当的课程计划、新的学习环境、客观的评价方法、良好的教师等。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状,以满足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
1.2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要求
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与指南》、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草案)》的出台,医学教育标准全球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医学人力资源跨境、跨区域流动的增加要求中国医学教育积极适应国际趋势。与上述标准、要求和指导方针相比,我国学生在团队精神、法律概念、创新意识、分析批判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努力提高。
2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
目前,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阶段的教学中,课程结构仍停留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结构模式上,医学课程整体模仿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大多采用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2]。没有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材,医学知识没有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不能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有效衔接和结合。
2.2现有课程内容设置过窄,方法学内容较少
教学内容陈旧重复。过于强调本专业内容,知识结构单一。对新知识、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反应不足。在教学方法上,知识仍以传授为主,教学内容和实习内容效率低下重复,小班教学缺乏互动,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2.3学生学习负担重,厌倦了应付考试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由于医学课程门数多、学时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厌倦了应对书面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学自研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培养适应性广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