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

临床实践教学变“灌输”教育为“启发性指导”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试图以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使学生“早期临床、多临床”,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览工作。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临床医生的地位,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1.1临床教学病历讨论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注意与执业医师考试内容相结合。通过学生的预先准备,然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讨论中的病例特征和问题,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理解。这种转变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思维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2通过“临床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和病程记录。使学生积极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的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中医院)、甘肃省中医药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药医院,床位1500张,病源丰富,能满足本专业临床实习和实习的需要,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基本的临床实践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持。使学生快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所有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和指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各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再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性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

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体验选题、文献检索、项目设计、如何科学、先进、可行性分析、项目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的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培训的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44渗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

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夕,邀请知名医学专家开展“如何成为合格的实习生”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医患沟通模拟,让学生进行“医学”、“患者”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宗旨。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通过人文素质的内化过程,学会从更人性化的层面理解医学的意义,承担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责任[5]。

5.加强临床技能考核

自2010年以来,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增加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参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方法,2010年~2011年434名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2011年总评成绩高于2010年,2011年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绩高于2010年.2011年专升本平均成绩较2010年高于2010年.04分,同届毕业生高于普通本科生。虽然考核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促进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3 总结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综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初步实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思维训练与科研训练,渗透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对实践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更加注重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临床实践与临床思维并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锻炼临床思维,提高人文素质,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