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增强学生元认知观念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元认知知识,自觉传授元认知知识,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受元认知培训,促进学生在没有教师和教学外部监控的情况下自发转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课前没有或很少有学期计划,不进行或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这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通过对药理学的解释,让学生了解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内容设置、教学顺序和关键章节,使学生形成总体目标;每节课,展示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掌握知识、熟悉知识和知识;教学后,组织学生讨论和反思学习过程,逐步让学生在脑海中绘制药理学脉络图,总结章节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注意力。
2.积累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产生在认知活动的每个阶段,可以是“知识”的体验,也可以是“未知”的体验,是元认知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可以对元认知产生强烈的影响。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来欣赏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从而激发高度的自觉思维,制定各种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交叉的教学方法,如灌输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关键药物和复杂药物的案例或讨论教学方法,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生动的感性理解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使用探究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和学习的成功体验,学生可以感到快乐和兴趣,增强教学和学习的动机,将“让我学习”改为“我想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教学和学习的良性循环。
3.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自我监测是元认知调节和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在医学教学领域,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监督和调整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自觉学习。例如,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预览大纲,分发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形成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逐项实施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加强对自身特点和学习任务的分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学习手段,充分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把握学习趋势,使学习按计划有序进行;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学会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找出原因,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改进学习策略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调查了我校2012年临床医学专业A班、B班学生元认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对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元认知实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在今后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药理元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元认知水平,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教师通过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药理学能力注入强大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