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完善。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优秀医生教育培训计划的意见》(教育高中(2012)7号),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训模式改革试点[1]。试点实施计划指出,应明确落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2]。重庆医科大学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双轨”制度创新,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资格认证的新形式[3]。自2012年起,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了“双轨一体化”培训制度。为适应改革后培训计划下的临床专业硕士教育,本文研究了临床医学硕士考核指标体系,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分为管理专家组(专家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组(学生组)。共有27名专家积极参与咨询,并填写了问卷。其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硕士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10名专家。院外专家17人,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长海医院等。专家中有19人,副高中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0人;在职位上,参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专家3人,参与咨询的27人为临床专业硕士导师。10年以下1人,10年以下1人,10年~20年7人,20年以上19人。本文以学生意见为指标设定依据,共有30名临床专业研究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即学生组。

1.2方法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双轨综合”临床专业硕士培训计划,新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体系,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有临床专业硕士考核项目和内容制定了三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形成了初步的临床专业硕士考核指标体系[5-6]。根据形成的初步系统设计问卷,结合李克特(Likert)在问卷中设置五分度量表法1~5的重要性得分(越重要,得分越高);设置熟悉度1~5分(越熟悉,分数越高);同时,还有“是否纳入系统”、“是否可实施”等选项,对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用德尔菲法和学生问卷调查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了获得的问卷数据。测量数据使用计量数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分析

共发放学生问卷30份,专家30份,学生问卷回收率100份%,专家问卷回收27份,回收率90份%,每个项目的回答率为100%,问卷完成得很好。两组专家和学生对问卷中的一些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学生问卷中提到了对科研能力指标的考虑,认为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专家问卷还提到,在二级指标中,建议增加临床一线工作时间,认为临床医学硕士重科研,轻临床。

2.22学生意见与专家意见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学生问卷调查法,征求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专家和临床研究生对评价体系的意见。

2.2.1通过t检查分析了专家组和学生组对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评分和熟悉程度。一、二、三级指标中的意见差异大多具有统计意义(P<0.05)。专家组对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平均值和熟悉度评价一般大于学生组数据的相应值。由此可见,学生在评价体系中是被动的,对切身利益的评价过程了解较少。

2.2.2.在问卷中,每个指标都提出了“是否可以实施”和“是否纳入制度”两个问题。两组对象对一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意见一致性较高。在二级指标中,学生组和专家组对轮换出勤、专业学习能力、医德医风等指标的意见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专家对上述指标纳入系统无异议,部分学生不建议将上述指标纳入考核指标系统。

2.2.3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专家和学生对评价体系的一、二级指标有较高的协调性,而三级指标较多P>0.05,Spearman相关系数r值较低,存在两者意见不相关的情况。例如,在三级指标中,“是否按轮换顺序进行”这一指标的收益r=0.22215,P=0.200967年,专家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专家对这一指标的重要性的评价远高于学生,说明学生对轮换顺序重视不够。

2.33指标体系权重结果分析分析

本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学生和专家的指标评分相关性。最后得到以下指标体系,给予各项指标权重。科目考核、年度考核、毕业考核为三个一级指标;轮换出勤和临床实践是15个二级指标;是否按轮换顺序进行,是否按规定培训内容轮换是43个三级指标。

2.4.指标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分析

研究表明,专家版问卷的克朗巴哈(Chronbachα)系数为0.学生版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0、专家组问卷和学生组问卷的信度均大于0.9、信度高,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评价。

3讨论

本文研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是指大量相关文献[7-11],还参考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专家意见中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表1中指标的权重。在一级指标中,年度考核权重最高,其次是毕业考核和出科考核。专家更注重年度考核。二级指标中,毕业操作考试、医德医风等指标权重较低。本研究的专家遍布全国许多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训单位,均为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训经验,熟悉本研究的问题。多位专家的参与也保证了本研究的可靠性。目前,我国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多采用Delphi专家法,本研究还将临床专业学位的意见纳入指标设置。考虑到考核指标体系直接作用对象的感受,更有利于临床专业研究生管理者对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工作的开展。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培训改革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对其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考核内容[12]、根据考核方法的性质、考核阶段等进行划分[13],本研究在考核阶段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年度考核作为阶段考核的一部分,更有利于评价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每年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能力,为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