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护士采集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护士采集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细节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掌握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使用、采集和采集标本容器、标本量、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3]。1.3.1.采集标本注意事项采集标本有相应要求,使用止血带会改变静脉压,从而导致检测指标发生变化。采血技术不合格时,采血者常鼓励患者反复握拳,使静脉暴露更加明显。止血带压力过大或加压时间过长,可增加血浆总蛋白、胆固醇、铁和胆红素。因此,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量在使用止血带1min内采血,看到回血后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清标本应避免溶血,抽血不顺畅,剧烈震荡会导致溶血,溶血后检查指标误差大。如ALT、K+、AST、LDH,γ-GT、TBIL、TP、CK。绝对禁止在输液侧甚至输液管内采血,因为输液成分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相应结果过高,或稀释血液,结果过低。血气分析应提取动脉采血,肝素抗凝,不能接触空气。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贴上标签,检查无误,及时送检。很多护士基本功不及格,经常采用静脉血,这就要求检查人员具备鉴别能力。1.3.标本容器的选择目的不同,标本容器的选择也不同。如血细胞分析:紫管,EDTA-K2抗凝抽血2ml,轻轻颠倒5次混匀。血沉:黑管,柠檬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即安装0.4ml抗凝剂,抽血至2ml,轻轻颠倒5次摇匀,及时送检。凝血功能、溶贫、抗人球蛋白、蔗糖试验、DIC:蓝管,柠檬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安装0.3ml抗凝剂,抽血至3ml,轻轻颠倒5次摇匀,及时送检(DIC抽两管)。生化标本:红管或黄分离胶管一般应空腹抽血3ml,及时送检。免疫标本:红管或黄分离胶管。采血顺序:血培养-凝血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及其他管道[4]。1.3.3.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要保证医院的检验质量真实可靠,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至关重要。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必须保证标本的正确保存和运输。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不宜长期存放。如果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会引起血液成分(如血糖和酶活性降低)的变化,也会引起溶血[5]。血氨、血沉、血气分析[6]、酸磷酸酶、乳酸和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取样后立即检查;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凝血试验、体液细胞学、涂片细菌、霉菌等,取样后0.5小时内检查;各种蛋白质、色素、激素、脂质、酶、抗原、抗体测定等,取样后1~2h内送检。

2.提高医学检查质量的建议

综合质量管理是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临床医生熟悉病人的各种情况、病人的配合、采血人员的规范操作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临床价值的前提。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原因,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病理和生理表现。临床医生应深入了解实验的方法原理、临床诊断的意义以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因素。检验人员应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注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与临床医生的联系。检验科应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建议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的所有用药史,并写在检验申请表上。对于干扰检查结果的药物,检查人员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并建议医生停止或使用其他药物。对于有疑问的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是否有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并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对于仍有疑问的检查结果,建议患者停药后复查。通常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几个小时,慢到48小时,其影响就会消失。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有效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需要。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监测质量情况,识别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开展相关科研,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7]。提高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是防止误诊和误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幸的是,目前的医学和护理书籍和杂志缺乏影响医学检查结果的内容。为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检验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检验技术和相应知识的发展趋势,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不良影响因素。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把握临床验证值的科学性[8]。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检验项目的相关内容,按照每项检验内容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进行,才能保证医学检验项目的质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