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医学检查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诊断和治疗过程密切相关。临床医生需要分析检查结果,然后判断病情,甚至可以说检查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1]。因此,临床医学检查的质量非常关键,但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错误,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患者的病情[2]。基于此,本文选择了200例患者检查样本(检查结果错误),分析了检查错误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检验结果错误)。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15~75岁,平均35.2±8.1)岁。检查类别:便分析检查、尿沉渣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
1.2检验方法
抽血检查:抽血前一周,患者需要禁止吸烟、饮酒、摄入高脂肪、高糖等食物,抽血前10小时不得饮用水或进食。尿常规:最好早上取尿,标本新鲜,需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尽量避免白带、精液、血液等异物进入尿液,放置需要避免光,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乙酰乙酸挥发,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大便常规:收集大便标本前需要进行潜血试验,检查前3天不要吃富含铁的食物,避免经血、牙龈出血等现象,影响检查结果,收集后需要尽快送检,由专业人员操作。
1.3观察指标
分析检验标本失误的原因。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二是P-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失误的原因包括检验准备阶段失误、标本采集阶段失误、标本处理阶段失误和检验设备使用不当,分别占63.0%、20.5%、6.0%、10.5%,详见表1。3讨论临床医学检查结果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患者合作、操作人员行为是否标准化、设备质量是否保证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3]。表1检查失误的原因分析(n,%)10351.5药物影响2311.51263.0标本采集阶段采集时间错误2110.5留样容器错误2010.0共4120.5标本处理阶段样本污染52.5样本标记混乱73.5共126.0检验设备使用不当设备设置错误73.5数据处理错误147.0共2110.5共20010.0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检验准备阶段错误、标本采集阶段错误、标本处理阶段错误、检验设备使用不当等原因分别为63.0%、20.5%、6.0%、10.5%。通过分析发现,要提高医学检查质量,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不仅限于业务水平,还要充分重视责任感和专业素质:①在收集标本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患者,在沟通过程中掌握病情,给予安慰,缓解内心的紧张和恐惧,耐心回答所有问题,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4-5];②与主管医生一起分析患者病情,可避免过度医疗和漏检;③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找出检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找出源头,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检验质量,牢记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熟悉各疾病的相关诊断指标,努力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利帮助[6];④加强检验系统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模式和流程标准,履行职责、互助、责任,完善各安全制度、值班制度,实现各方面监督,规范相关人员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质量控制[7];⑤检验科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知识和技术,医院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促进检验人员的不断进步;医院领导还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高检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8]。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查的结果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地避免结果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