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探索“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
1保障机制
1.1.组织保障。为确保“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共同管理。一是成立“优秀医生教育培训计划”改革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在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优秀医生教育改革。二是成立“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领导小组”,负责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组织协调、质量跟踪和评价。三是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管理机构。主要工作是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制度和机制,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安排监督考核。
1.2制度保障。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学校出台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衔接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方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安徽医科大学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安徽医科大学直属医院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实施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临床医学(全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全科医学标准化培训的顺利融合。
1.3.资金保障。学校获得国家和省“优秀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支持,积极争取中西部和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资金,科学分配“大学能力提升计划”资金,确保临床医学(全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全科医生标准化培训的顺利实施。2.1.4.教学培训基地的保障。学校有权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有多家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绝大多数是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教学培训基地数量具备开展试点工作的条件。
2.具体措施
安徽医科大学从医改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医学教育服务医改的理念,努力实现“四个围绕”。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从2014年开始改革实践临床医学(全科)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2.1.制定培训目标。研究制定临床医学(全科)硕士学位培训目标,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全科医学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各种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能够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协调、连续的基础医疗保健服务。[56]。
2.2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安徽医科大学“优秀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方案》和《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试行)》结合《安徽省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教育衔接实施办法》,共同推进“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建立健全招生、培训、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2014年,安徽医科大学首批招收部分学生开展培训。新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将接受学校研究生和培训医院住院医师的双重管理。临床医学(全科)硕士培训包括两个月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24个月的临床科室轮换和7个月的社区实习,以及陈新超[7]研究的培养模式是一致的。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借助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安徽医科大学的学科结构,推进了优秀医师培训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安徽医科大学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达成协议,自2012年起连续5年从学校直属附属医院选拔50家~上海有260名优秀青年医生~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共派出274人。此外,安徽医科大学于1999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本科生,并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医学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2001年,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系成立,随后成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建设和教师培训。
2.4.加强教学基地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学校依托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项目和省级实验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在第四附属医院、巢湖附属医院、合肥附属医院及其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中心建设了三个社区和公共卫生基层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为“5”申请了两个国家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3.人才培养提供保障,2013年纳入安徽省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计划。目前,学校拥有省级认可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7个,包括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巢湖附属医院等。7个基地的全科医生培训核定总容量约为450人。
3.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临床医学(全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学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主要包括:一是形成“5”+以3为主体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二是制定了一系列临床医学(全科)硕士学位培训计划和实施措施,结合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顺利完成整合实践,实现“四证合一”。三是构建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全科医生。从2014年开始,安徽医科大学招收了约50名临床医学(全科)硕士研究生。第五,贯彻医学教育协调,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医疗改革,加强对国家稀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六是加快了安徽省医学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为满足行业需求,充分发挥省部委共建高校的优势,提高安徽省整体医学教育质量,除每年定期召开会员单位年会协商解决安徽省医学教育问题外,还组织了“安徽省优秀医生教育培训计划研讨会”、“临床医学”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坛”、“安徽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等专题研讨活动。
4.小结
临床医学(全科)硕士教育改革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培训计划、培训质量和评价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临床能力评价体系是关键环节。研究小组将进一步研究临床医学(全科)硕士学位人才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评价方法,确保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标准化的临床评价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临床医学(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9]。安徽医科大学“双向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改革经验是探索高校教育与医学职业教育培训衔接的积极尝试。学校将以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为平台,推动安徽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同时,结合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临床医学(全科)硕士学位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过程、环节、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培养规模[10],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此外,还解决了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问题,加快了我省急需的高层次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