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缓和医疗“姑息治疗”“舒缓医学”“姑息医学”等等,旨在通过早期识别和系统评估,预防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患终末期疾病的人口急剧增加,对死亡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缓解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加;然而,我国缓解医疗起步较晚,临床医生缺乏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缓解医疗实践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缓解医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从事缓解医学的专业人才,而且有助于临床医生为终末期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1.缓解我国医疗教育现状和问题
1.1.缓解医疗及相关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缓解医疗发展迅速。具体来说,缓解医疗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护理,旨在提高终末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心脏和精神)[1]。缓解医疗与传统的支持治疗有显著的不同。在整个缓解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提供医疗服务,减轻身体疼痛,还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护理,使患者平静舒缓地离开世界,还为患者家属提供各种支持和悲伤服务[2]。因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患者功能的改善、症状的有效控制、资源的充分调动和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是关键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早期缓解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减少终末无效化疗,提高家庭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保健资源[3]。
1.2.缓解我国医疗及相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癌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2015年,约有430万患者患有新诊断的癌症,超过280万人死于癌症[4]。许多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但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这些医疗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虽然近十年来,中国许多地区的医院都设立了缓解医疗中心,如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但这些缓解医疗中心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前三名医院,不能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5]。2018年,我国只有23.8万人获得了安宁疗护服务[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癌症患病率的提高,目前的缓解医疗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缓解我国医疗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最近对中国379名临床医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66.8%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姑息治疗培训;66.8%的临床医生在面对终末期患者时感到虚弱[7]。教育不足导致我国从事缓解医疗的专家数量明显减少,肿瘤科医生等专业临床医生对缓解医疗不熟悉[8]。事实上,只有不到15%的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了基本疼痛和症状管理的系统培训[7]。我国医学教育本科阶段几乎没有缓解医学课程。研究生阶段,只有少数顶尖医学院开展缓解医学相关的选修课,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美国国家综合癌综合网络(NCCN)癌症治疗指南已翻译成中文,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继续教育中,NCCN缓解医疗指南目前还没有中文译本。此外,我们没有缓解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统一教材,缺乏教师,临床教学实习没有专业教师,难以开展缓解医学教学和临床实习。
国外缓和医疗教育模式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缓解医疗应成为临床医学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缓解医疗教育的任务是赋予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所需的基本缓解医疗能力。1987年,英国率先认证缓解医学专业,积极推动缓解医学教育的发展,不断制定和修订不同阶段的教育计划和指导方针。根据欧洲缓解医学数据[9],在53个国家中,43个国家(81%)在本科阶段开展了缓解医学相关医学教育;在13个国家(30%),所有医学院都开设了缓解医学课程,包括比利时、挪威、以色列、英国、法国和德国;欧洲老年医学会不断更新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中缓解医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0]。加拿大医学院协会开展了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旨在确保所有本科生接受缓解医学教育[11]。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要求缓解医疗成为每门课程的一部分,并将缓解医疗内容纳入美国医疗执照考试。到2002年,97%的医学院学生接受了缓解医学课程教育和相关临床实习[12]。澳大利亚还积极推动将缓解医疗作为所有医学、护理及相关健康本科教育和可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与此同时,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也积极致力于缓解医学认证[13]。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缓解医疗教育,改进缓解医疗护理的技术,共同促进缓解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