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工作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临床医学检查的质量。提高临床医学检查质量,从检查前、中、后三个方面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惠济医院1256例患者被随机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5例,女性531例;1~71岁,平均37岁.2±9.5)岁。1256例患者进行临床检查2127次,血液分析721次,生化456次,尿沉渣172次,便分析127次,分泌物147次,皮肤组织504次。

1.2方法

患者检查工作在检查准备、样品采集和处理措施的各个过程中按临床检查规范进行。例如,本文详细介绍了检查准备中的生化分析检查规范:患者应在抽血前一周禁止吸烟和饮酒,禁止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抽血前两天吃流质食物(视具体检查项目而定);抽血前10-12小时禁止空腹[2];抽血前6小时禁止剧烈有氧运动,以确保标本采集前情绪平静。

1.3.确定检验结果

检查结果异常需要重新检查。如果重新检查证明前一个结果是错误的,请记住上一个检查错误。检验样品丢失、污染或损坏的,视为检验错误。其他需要重新测试并证明前一次测试失败的情况也被记录为测试错误。

2结果

1256例患者共进行检查2127次,305例(14.34%)患者出现检查失误。检查准备阶段失误概率为64.92%,样本采集失误概率为22.62%,样本处理阶段失误率为4.26%,而其他设备,操作不当的失误概率为8.20%;

3讨论

3.1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目前,医院每天病人量大,临床检查工作量很大。其中,检验准备和样品采集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应特别注意日常工作,提高检验质量;此外,样品处理工作流程清晰、标准化,但仍有错误,未来应根据样品处理规范和要求,深入实施,纠正员工态度;检验设备、试剂、方法不当,需要多项工作配合。例如,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更新检测设备,选择性价比高、临床检测效果好的医疗设备[3];同时,选择与医疗设备性能相匹配的试剂进行检测。为了保证临床检查的质量,必须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措施:准备阶段,医务人员应小心、耐心、详细地告知患者项目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抵抗力;在样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疾病选择相应的样本采集方案,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例如,儿童在采集血样时会害怕哭泣,导致血液采集不理想,导致检查失误[4];样本处理中的错误需要医疗机构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增加人员数量、系统培训、定期考核,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数量,减轻工作压力,巩固检查水平,尽量避免样本丢失等低级错误;检查设备故障是一个客观问题。医疗机构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及时修理或更换医疗设备,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3.2.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对策

3.2.1.加强检验制度管理。医疗机构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完善的检验部门工作制度。其中,包括质量标准、值班制度、部门安全制度、应急处理方法、奖惩制度等,在检验过程中,全面监督管理,避免任何漏洞和错误,逐步提高检验质量具体工作中,必须监督实施,规范检验人员行为,提高检验人员的积极性。

3.2.2.地方政府和财政投资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应当有长期战略,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资,引进检验人才,提高检验设备性能,确保检验专业队伍的稳定和成长;同时,医疗机构必须注重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爱心,培养责任感。检查人员应与患者友好沟通,耐心解释;加强心理咨询,消除紧张情绪;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情况,验证检查结果。此外,医院应重视检查人员的再学习,鼓励和支持检查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全日制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操作规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检查水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