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医学检验仪器配套教学实训学习机的研发

1.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是以专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培训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1.1反映能力培养目标的原则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课程建设首先要确定教学能力目标,结合本课程确定具体可检测的目标[3]。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通过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分析仪的使用和常见故障的调查和维护培训,学生可以通过说明书正确操作各种医学检测仪器,仪器常见故障进行调查和维护。

1.1.2反映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以专业能力目标的实现为基础,以专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知识的逻辑线索”转变为基础“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编写培训教材,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专业环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4]。培训设备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发开放式培训教学设备,扩展原型机电路板,以电路原理结构图的形式改进,设置基本测试点和故障设置点。学习机的布局应方便学生掌握仪器原理,通过实验操作提高维护技能[5、6]。

1.1.适合项目任务培训的原则3

选择并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项目的选择要实用、典型、全面、有趣、可行,这是保证教材和培训设备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前提。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完成,培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7]。

1.2课程建设思路

1.2.1.深入行业调研,分析职业工作标准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制定需要与专业工作标准相衔接。为此,我院组织教师对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优利特集团有限公司、各级医院检验设备科进行岗位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工作标准,包括3个岗位、5个医疗器械设备、43个核心工作能力和28个岗位工作规范。

1.2.根据职业工作标准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医疗器械维护和营销专业工作标准,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共设置5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根据专业工作标准,根据工作任务开发整合医学检验仪器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明确课程性质,对接专业标准,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适合专业能力培训的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的系统改革,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标准。

1.2.3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实训教材

成立包括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和一线技术人员在内的教材编写小组,对企业岗位职责进行研究,进行工作分析,总结典型工作流程,设计学习情境。中等职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应共同研究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应亲自到一线岗位体验和收集资料,及时与一线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确保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提高教材的实用性[8]《医学检验仪器项目培训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编写思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材编写项目,引入工作场景,附工作任务单,系统地描述理论知识和典型案例。教材内容遵循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实践技能,体现教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训教材共开发了4个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培训项目,包括20个子项目和43个培训任务。

1.2.根据课程标准和实训教材,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培训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参考,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实施计划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43个教学任务,创造与工作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分析、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结合专业岗位标准的能力要求和工作规范,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

1.2.5根据实训项目研发教学实训学习机

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足,集成度高的仪器设备结构复杂。学生很难直观地了解医疗器械的结构和维护,难以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很难进行实践培训和教学。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没有配套的教学设备。因此,医学检验仪器配套教学实训学习机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针对仪器维修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维修学习机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建立原型机实体与原理图学习的联系,实现原理电路图与实际电路板电路理论实践的整合。思维过程见图1。如图1所示,首先分析原型机的结构和功能,在保持原型机功能稳定准确的基础上,保持原型机功能稳定PCB(PnintedCircuitBard)扩展电路板布局结构的原理图形式,使电路走向明显,框架清晰,布局合理。根据PCB电路结构布局显示在学习机面板上,开发教学学习机电路图。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结构和原理[9]。

2.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建设成果

2.1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工作标准

本研究制定的课程标准达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目标,实施了工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改革了评价方法,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2根据职业教育培训要求,教材编制采用项目组织结构,通过项目、子项目等内容辅助任务领导实践教学。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学习任务,明确列出不同任务的相应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2.培训设备对接职业能力培训目标

2.3.仪器结构明显,布局合理

学习机的内部结构包括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包括蠕动泵、滤光轮、比色器、光源等。了解这些部分的布局和结构有助于学生对仪器工作过程和原理的整体理解和学习。

2.3.测试点设置准确可靠

学习机设置了近50个基本测试点,根据原理电路功能节点的重要性选择测试点。标准化节点选择是学习机的突出特点。通过对测试点数据的掌握,了解分电路的特点和信号方向,通过实验准确分析电路功能,帮助学生进行数据检测和分析。

2.3.故障点设置符合实际情况

学习机设置了近60个故障点。根据仪器使用中的常见故障,选择电路中不同重要性的部件进行故障设置。每个故障设置现象明显,帮助学生建立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的准确联系,掌握故障维护技能。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