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
实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是实习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教学主要是被动教育,大多数学生被程序操作监禁,忽视了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因此整体能力不足。
1.1分析处理异常检测结果能力不足
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异常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原因。例如,许多学生不知道溶血标本对钾和转氨酶的影响,以及脂血标本对酶测定和浊度项目结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些结果,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处理程序和步骤。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相互矛盾的测试结果显然不足。例如,当微生物检测的药物敏感性报告出现时,ESBLS当细菌对所有头孢菌素都敏感时,学生们会视而不见。
1.解释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临床实践来解释测试结果,不知道哪些异常测试结果是由疾病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测试过程引起的。例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升高,有些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测量结果。由于缺乏解释临床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回答临床问题和咨询时往往无话可说,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
现代医学检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虽然仪器种类繁多,但其工作原理只有几种。然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仪器的日常操作,不知道仪器的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仪器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故障的原因,更不用说从哪里开始排除了。
1.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
临床检查服务对象象是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和大多数病人。然而,学生在与他们沟通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缺乏沟通内容,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前者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掌握不足,后者表明医患沟通教育缺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缺乏沟通能力都可能对解决临床问题产生影响,有些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注意。
2原因分析与思考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能会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与现代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要考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2.学校课堂教学有待改革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查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脱节,主要表现在:
(1)公共学科在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占用的课时太多,临床课程比例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2)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上还不够。课堂教学仍然遵循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情况,临床实例没有很好地引入教学。此外,现代医学测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自动化仪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这部分内容明显较少。
2.2临床教师观念有待改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临床教师的概念需要改变。在临床医学检查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集中教学,忽视通常的临床教学,认为通常的临床教学是教学生掌握操作过程。这种概念偏差导致教师教学主动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影响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临床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多数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检查的日常工作,教学研究较少,缺乏理论知识,使他们无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
2.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仍需加强。虽然学校培训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学生对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常用培养基的制备、血涂片的制作、移液器和量筒的使用仍不够熟练。
(2)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缺失使学生在临床检查中不方便。
3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希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各种临床教学手段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基于临床实例的分专业小组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专业小组每月为学生安排“异常结果的异常结果“”如何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仪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联系临床实例,科室随机抽查教学内容。
(2)引入积极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每个专业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生研讨会,以学生为主导,讨论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总结。
(3)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前教育中增加临床沟通技能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指导实习生在临床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4)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在线教学课程培训,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教师资格培训,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和考核,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5)改革考核模式。改革过去,我们注重评价,而不是评价方法。各专业组出科考试科室增加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的40%左右,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计入学生实际成绩,作为实习评价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