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实用性强的专业。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旨在培养熟练的检验专业技能,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能够在各级医疗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但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技能教学多为“单学科叠加”课程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强调系统系统性,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导致同一内容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二是部分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综合实验与设计实验较少,实验教学与临床工作过程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受场地、仪器、试剂、生物安全、标本来源等实验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本研究从医学检验专业培训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医学检验仿真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选择与医学检验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项目“项目”为核心,“仿真模拟”为学生标准化、标准化培训,实现教学与临床一体化,为学生尽快胜任医学检查奠定坚实基础。
1模拟教学与项目教学
模拟教学是一种将专业课程教学置于模拟工作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方法。目前,利用模拟技术创造高仿真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的医学仿真模拟教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教学中。研究表明,模拟教学可以显著改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缩小教学与临床的差距,使学生尽快积累临床经验,提高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1]。项目化教学是“以工程为主线,以工作流程为基础”职业技能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学形式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活动。通过药学、护理等专业的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2-3]。
2基于仿真模拟的医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2.1项目的制订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检验专业的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要求,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重构,分为三个模块:医学检验形态学、检验仪器和综合技能,每个模块包括几个项目。其中,形态学模块包括病原微生物形态、人体寄生虫形态、血细胞形态、临床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形态等;检测仪器模块包括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培养仪、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酶标准仪、PCR仪器使用等项目;综合技能模块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及血液标本细菌学检查,ELISA法检测HBsAg等待项目。同时,对综合技能项目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和考核标准。
2.2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的、项目内容和实验条件,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模拟训练”和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仿真实验”实施仿真模拟教学,实施仿真模拟教学“实”为主,以“虚”补“实”,“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围绕每个项目进行模拟教学。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与相关专业课程同时进行,也可安排在学生实习前进行。其中,综合技能项目与形式学和测试仪器密切相关。作为项目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医学测试课程的基础实验,掌握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然后通过模拟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能力。
2.3模拟训练
依托医学检验模拟实验室、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室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不同实验室安排医学检验技能项目。(1)形态学项目:在形态学实验室,学生充分掌握细胞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典型形态学内容,然后选择各种临床病例标本,特别是形式复杂,难以识别标本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面对细胞学、微生物学或寄生虫学等复杂的临床标本,能够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判断;(2)检测仪器项目: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模拟实验室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酶标仪、PCR仪器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3)综合技能项目:本模块是模拟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其中血常规、尿常规、ELISA法检测HBsAg等项目安排在仿真模拟实验室,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测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的复杂性分为几组。学生从实验前的准备(如试剂和培养基的准备)到标本采集,选择检验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发出报告……全程独立完成实验,教师主要负责提供实验材料,回答问题,判断实验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发挥作用。“引导者”的作用。标本的来源可以由学生扮演“患者”,也可以是来自医院的病人标本,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模拟标本。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实验操作。例如:进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教师提供模拟痢疾患者的模拟“黏液脓血便”标本,并编写“患者”临床资料要求学生根据临床资料和标本的特点,先制定检验程序,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然后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按照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逐步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发出报告,教师负责监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操作,并根据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和考核标准来评价实验的完成情况。
2.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模拟培训虽然具有临床附近、教学效果好、学生参与热情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实验课时限制、师资和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成本高、生物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检验项目和检验仪器日新月异。对于教学单位来说,很难跟上临床医院检验项目和仪器的更新速度,有些实验无法及时进行。为此,我们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虚拟仿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虚拟实验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建设中,根据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培训目的、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目标、层次建设,整合各种实验教学视频资源和形式资源,构建内容完整、层次结构清晰、易于扩展的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见图1)。平台上的每个虚拟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操作视频、实验模拟交互操作、思维培训和补充知识,学生需要独立选择实验设备、设备和检验程序,如果选择正确可以出现理想的实验结果,但如果选择错误或遗漏结果会出现偏差或无法进行下一个实验。完成模拟实验后,进行实验模拟考试,及时检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并给予纠正,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