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本科生参与检验医师的培训过程

自2012年以来,医学实验室专业分为四年制医学技术,其中临床实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实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医学实验室学生成为临床实验室工作者的关键过程[1],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临床实习。本科作为该地区重要的临床实习基地,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许多医学院校医学实验室学生的实习和教学任务。本文总结了教学经验,并讨论了改进措施。

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2],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上。

1.重视设施建设

本部门的检验仪器设备是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其规模、先进性和现代性影响着实习生能否完成实习任务和任务质量。本科密切关注检验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开展新项目,不仅反映了临床检验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需求,而且拓展了实习生的医学检验视野,加强了检验与临床的联系,不仅弥补了实验教学往往滞后于临床发展的不足,而且激发了实习生对检验医学的更多思考,使其更加关注医学检验学科的发展前沿,实现从临床实习到实际工作的无缝衔接。

1.2重视师资建设

教师水平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软件组成部分,是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3]。教师不仅要严格按照实践大纲和计划指导学生实习,还要将理论与现行测试项目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用理论解释临床测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各临床检查组定期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传授临床工作经验,介绍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岗位、敬业、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逐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本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课程和教学技能培训课程,掌握最新的医学进展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是实习基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本科学习和应用ISO临床教学管理采用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实习基地。

2.1.标准化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管理

实习前的相关培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习生必须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等岗前培训,明确实习计划和要求,熟悉部门设置、设备、设施、规章制度,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实习教学大纲为准。因此,首先要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减少或删除已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重点介绍常用的临床实验内容和新的实验方法;其次,教学大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检验思维,如增加快速仪器故障处理、结果解读和临床沟通能力,使实习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要随着教学大纲的变化而变化,还要随着临床检查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各临床检查组的专业负责人每年轮换实习生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一期实习生的临床教学。

2.规范分级教学和定向培训体系

本科接受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规范实习教学分级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和考核;针对不同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重点进行定向培训;使他们具备未来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素质[5]。近年来,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对检验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临床实验室的技术操作、质量控制和现代化管理,又要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知识,具备参与临床查房咨询的能力[6]。本科重点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检验医师的培训过程,为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检验相关课题,学习科研设计,培养务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将医学与科研紧密联系起来。

2.建立健全的考核管理体系

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实习效果的保证。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检验报告审计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给出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发现不足,纠正和改进。部门定期开展相应的月度临床教学总结、月度实习研讨会,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与“学”对临床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增强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意识。“教”与“学”互动性和积极性。

3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改进建议

3.1问题

临床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工作性质不同,前者注重临床工作,检验部门工作主要集中在早上,大部分工作及时,要求检验结果应在规定时间内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使临床教师兼顾临床、科研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实习。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统一,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角色转换的适应性不同,也可能面临就业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正确,热情不高。

3.2改进建议

从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和实习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3.2.1.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加强科室与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加强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的知识越多,就越能积极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意愿[7]。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临床实习中最关心的问题,还要慷慨地传授临床检查知识,为学生制作“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8]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实习生知识需求的共性和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方法和内容有针对性,使教学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3.2.2.努力完善教育基地“软件”与硬件设施相比,基础软件内涵的建设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要加大教学投入,从体现价值的角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制定奖惩政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部门要为教师培训搭建良好的平台,帮助教师及时补充“营养”和“新鲜血液”。比如部门可以为他们提供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深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2.3.进一步评价实习效果取决于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努力涵盖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各检验专业组可采取笔试、现场技能现场技能考核、临床案例分析和检验结果解读、经验交流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开展评价活动,增加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室临床实习是实验室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转变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家教学医院,我们希望通过实习“教”与“学”不断总结和完善,更规范地培养检验专业人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