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发挥检验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与临床沟通已成为实验室日常工作的一部分[12],特别是实验室的日常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临床相结合的意识,提高实验室工作者的咨询服务质量[13]。实验室医生是实验室内既掌握一定临床知识又深入了解实验室工作的医生。他们主要负责与临床沟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医生的优势,教授学生个性化实验诊断和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内容,如检验所需的样品类型、样品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指征、检验程序的局限性,提供检验结果解释[14-15];特别是通过实际案例讨论教学,学生可以增强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增强临床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医学检验室专业发展的需要。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进行部门岗前培训。学生了解了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生物学
安全系统等相关知识后,根据临床实习计划,将实习生分配到不同的专业小组进行轮换实习,参与日常测试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临床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微信平台信息交流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4.4.每个专业组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分为基础专题和改进专题两部分。基常工作中基础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生物安全注意事项等。改进专题讲解包括结果判读、综合质量控制和检验医学最新方向进展。例如,在判断测试结果时,可以指出哪些结果异常,哪些疾病可能与测试报告有关,哪些项目异常与哪些疾病有关,哪些测试因素对这些测试结果有影响,如与临床不符,及时与临床沟通,培养学生运用临床测试知识,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4.4.2临床实际案例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实验室每个专业组至少配备两名实验室医生。这些实验室医生每周到科室参加主任查房,定期参加医院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实习生跟随实验室医生直接接触患者,接触实际案例是培养临床思维最直接的方法。典型案例实验诊断分析是最具实用价值的学习方法。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检测结果在疾病发展、治疗和转移中的作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激励学生对检测结果有更深入的思考,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16-17]。我们要求各专业小组的实习生每周跟随实验室医生进行临床实验,对典型实际案例进行实验诊断和分析,并在实验室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分析和讨论。同时,教师选择自己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实验诊断、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将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将实验数据与临床信息相结合,实现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临床沟通能力。4.4.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平台,可以收集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使其成为“一对多”,“多对多”沟通方式成为我们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可能性和重要平台。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建立教师和实习生交流小组,首先通过微信群上传图片、视频等,这些图片和视频包括仪器检测分析原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项目,如流量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质谱分析难以理解抽象检测实验,也包括一些优秀教师教学解释视频,使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其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最前沿的医学检验专业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共享。第三,加强实习生对新知识的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生经常遇到很多困惑,会有一些经验和收获,每个实习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交流和分享这些收获,同时,学生的许多困惑微信平台也可以实现教师实时答疑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最后,教学效果需要良好的总结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定期与教师和实习生沟通。同时,教研室定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实习教学模式。总之,在医学实验室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验室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结合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