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2],是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实验诊断和实践应用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今后独立工作的基本途径。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然而,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3-4],如实习时间相对较短、教师相对薄弱、学生临床知识相对缺乏等。面对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实验诊断教研室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要求[5-6],结合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挑战,积极探索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的新模式,为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可行的实习途径。
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现状
一是教材方面,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检验专业内容,临床医学内容太少。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临床知识内容明显不足,临床思维能力不足。二是在师资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作为教学医院,日常工作量大,教师兼职教学,既要兼顾临床一线工作,又要进行实习教学,导致师资相对薄弱。第三,在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后期都忙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和面试,影响了实习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和大量现代仪器设备的使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结果的审核和解释是当前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7-8]。这就要求医学检验教育,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教育考核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7]。
3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目标
首先,整合,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提升为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工作,整合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二是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与临床的积极沟通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疗技术,发展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培养新时期的检验医学人才。
4医学检验专业新临床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大型自动化设备装配线的使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由于大型自动化设备本身重复性高,检验前后过程中的错误占检验错误的百分比逐年提高[9]。首先,临床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检验前后的过程,强调检验前、中、后的相关性,注意检验前后过程知识的系统解释,以适应综合质量控制的概念[10]。其次,在引导学生建立综合质量控制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计量可追溯性)、生物参考范围和报告范围,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实验室临床解释,掌握变异的潜在来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实习教学内容应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引入实际病例,拓宽临床疾病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将医学检查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11]。
4.22带教师教师制教研室选择各专业组具
作为实习导师,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知识经验的教师通过面试谈话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生。每位导师负责指导1~3名学生。同时,导师选择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如课题选择与设计、科研方法的应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通过导师制,每个学生都可以更加注重自己在实习阶段学到的东西,更有利于激烈的就业竞争,为医学检验专业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