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organsystembasedcurriculum,OSBC)随着多学科综合课程整合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医学综合课程模式逐渐成为欧美等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1,成为世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医学教育多重临床实践轻临床思维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诊断是理性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理性、冷静、严谨、细致2-3。中国医学生普遍缺乏专业的逻辑知识和培训。要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能力,必须掌握诊断思维、诊断行为和诊断艺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4-5。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开设逻辑思维课程,但单独教学不能与诊断课程有机结合。人文科学和医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沟通技巧、人文关怀在病史采集、体检、检查治疗中非常重要。许多先进国家的医学院校和专业评估协会已将沟通和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纳入其教育认证体系6-8。过去的诊断教学与医学人文教学是分开的。课程整合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很好地整合基础医学和人文医学,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优秀医生。因此,有必要在诊断课程中增加诊断逻辑的教学和训练。
首先,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优化诊断和人文科学课程
建立具有医学和人文背景的教师队伍是整合诊断和人文医学的关键。教师队伍包括具有多年教学管理和指导经验的教授,积极参与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9。同时,教师还需要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具有医学和人文背景的青年教师,优化教师优势的整合,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最大潜力,使医学生尽快了解学习诊断和人文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诊断课程包括症状学、体检、实验诊断课程、病史收集和病例写作、临床思维课程,临床思维是医学的核心,是临床诊断的关键,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已成为“卓越医生”的关键。人文教学课程庞大,包括医学历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卫生法等,将人文科学引入诊断教学,根据本科教学评价要求制定新的诊断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和课程进度表,为整合课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教育计划。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大人文关怀、临床思维、法律意识;人文医学教师参与医学实践,成为医学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在诊断教学过程中,教授人文课程,教医学生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加快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
二是全面整合完善模块化教学
将人文科学引入诊断教学,加强人文素质,建立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模式。设计课程内容从咨询技巧和临床思维开始教学实验,然后评估实验结果,修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扩展到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诊断和治疗操作,设计模块化教学10-11。首先建立教学模块(模块(模块)Ⅰ医患沟通技巧,模块Ⅱ咨询的人文和逻辑能力,模块Ⅲ体检时的人文关怀、模块Ⅳ病历书写的逻辑能力和法律意识、模块Ⅴ检查项目选择、诊疗操作中的人文逻辑能力、模块Ⅵ临床诊断思维)。除了新的医学诊断逻辑和法律课程外,临床教师在医学专业教学和教学中始终贯彻人文关怀、法律理念、医学伦理,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块化教学内容和理念进入每个教师的每个教学过程,解决课时严重短缺,加强人文医学课程与诊断、渗透和整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默默向学生灌输临床思维、人文关怀等教学理念。见流程图1。如上图所示,医患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贯穿咨询。诊断逻辑在病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也涉及到医患沟通和逻辑思维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在病历书写过程中,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诊断逻辑思维的应用。医患沟通贯穿诊断咨询、体检、体检和临床诊断。课程整合构建了诊断与人文科学的桥梁。在简单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很难意识到咨询、病史收集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性。通过诊断和人文医学课程的整合,医学生可以在诊断教学课程中得到最好的临床思维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