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弊端
(一)规模小
实验室属于教研室,仅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系统,相互独立分散,导致实验室数量不断扩大,规模小,重复建设多,难以形成综合优势;由于资金短缺,实验室无法购买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无法更新过时的设备,只能重复购买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综合优势。这种管理体系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导致了人力、金融和物质资源的重复投资,无法适应现代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2)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手动操作工作量大,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特别是对于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购买足够的耗材。手工账本无法反映余额后的收入,几乎每次收入都写同样的内容。
(3)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在过去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助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评估方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难以确定工作量;此外,科研任务少,难以产生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提升职称,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低,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导致实验技术人员整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1)实验室重建与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确保药学实验更高质量、更高效,应建立药学精密仪器室,为师生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原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和天平室重建整合,同时服务多学科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还应建立仓库,包括化学危险品仓库、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仓库。仓库应综合采光、通风、防潮等因素进行施工,靠近消防装置。储存在化学危险品仓库的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毒性,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仓库主要储存无毒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按性质分类。实验室重建整合可有效解决实验室建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整合,培养实验教学人才,深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搭建平台,为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学科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日益短缺,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程的准备。应学习长处,兼容,可送实验技术人员到省内外兄弟学院半年或一年,学习前,必须安排具体任务,参加一些考试,学习一些实验课程,掌握一些高精度仪器,每个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也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整个实验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科研的发展。
(3)建立智能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创建智能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途径。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检查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是否存在积压浪费、实时跟踪管理。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需要,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名称、规格、型号或用途,即可立即查询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时间、使用情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和维护记录。这不仅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而且更方便教学和研究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还可设计实验仪器预订系统,教学和研究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的配合,不受时间限制,不仅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和材料管理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实时登记实验低值消耗品,建立详细账户,实现仓储标准化管理,了解药品和材料进出、药品库存、实验资金、学期消费等信息,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重复采购,提高普通玻璃仪器利用率和有限资金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药品和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实验药品和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应设计为自动更新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记录。该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消耗品的采购、收集、库存和并联网,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避免积压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