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西医常规化治疗基础上,辨证分型为痰湿壅肺证者给予基础方:三拗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桔梗汤;肺脾两虚型者在基础方上加香砂六君子;阳虚水泛型在基础方上加苓桂术甘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化治疗。2组均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评定、主要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评定、主要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总体疗效,改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
    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我国肺心病的患病率约为0.40%-0.47%[1],目前国内外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有效方法阻止肺心病心肺功能的衰减,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科自2003年以来在陈绍宏教授的带领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形成了规范、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133例,采用单盲、半随机、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剔除未按规定服药的11例患者,最后符合要求病例患者共122例,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7.41±9.17)岁;平均病程(14.08±8.74)a;临床分型为轻型7例,中型39例,重型19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8.16±8.44)岁;平均病程(13.25±8.98)a;临床分型为轻型9例,中型32例,重型16例。统计学分析表明,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分布上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呼吸病学•喘证》[2]标准拟定。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3]。①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②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③年龄40-85岁;④发病在72h以内。
1.3 排除标准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ALT、BUN、CR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院时即有昏迷、休克、消化道出血、DIC、肺性脑病、肺栓塞、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入院后24h内死亡者;肺心病缓解期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4]予以治疗,包括通畅呼吸道、抗感染、氧疗、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2.1.1 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
    在基础治疗上,辨证予以口服中药复方煎剂,共分为以下3个证型:痰湿壅肺、肺脾气虚、阳虚水泛。其中以痰湿壅肺为基本证型,治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故拟基础方为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桔梗汤(麻黄12g,杏仁15g,全瓜蒌30g,薤白15g,法半夏15g,桔梗30g,甘草10g),肺脾气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香砂六君子(广木香15g,砂仁15g,陈皮15g,党参30g,云茯苓15g,炒白术30g),阳虚水泛者在基础方上加苓桂术甘汤(云茯苓30g,桂枝15g,炒白术30g,泽泻30g)。中药煎服法:每2剂药加自来水1600mL,先浸泡30min,用韩国东华牌煎药机,定压为1.5个大气压,温度为120℃,煎煮40min,真空塑料包装分为6袋,每袋100mL,每日3次口服,每次1袋。
2.1.2 对照组(西医组)
    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口服安慰剂治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0.5h服用。2组疗程均为14d。
2.2 观测指标及方法
2.2.1 中医症状积分
    分别计算患者治疗前后咳嗽(轻3分,中6分,重9分)、咯痰(轻3分,中6分,重9分)、气喘(轻3分,中6分,重9分)、胸闷(轻3分,中6分,重9分)症状积分变化。
2.2.2 体征积分
    分别计算患者肺部湿啰音(肺底2分,散在4分,满肺6分)、哮鸣音(肺底2分,散在4分,满肺6分)、神志(兴奋2分,烦躁4分,嗜睡6分)、紫绀(轻2分,中4分,重6分)、水肿(轻3分,中6分,重9分)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2.2.3 实验室指标
    血气分析结果。
2.2.4 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
    从患者自觉精神情况、睡眠、饮食、日常活动能力、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恢复的速度、信心、咳嗽、咯痰、大小便情况等10个方面进行积分,每1项从好到差分为5级分别计分为0-5分。
2.2.5 随访6个月生存情况
    统计患者治疗后14d、90d、180d的死亡人数。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组内用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按尼莫地平评分法[3]计算:临床控制:90%-100%,显效:70%-90%,有效:30%-70%,无效:<30%。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综合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在治疗14d时对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3.2.3 2组治疗前后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在治疗14d时对湿啰音、哮鸣音、水肿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3.2.4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在治疗14d时改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
3.2.5 2组治疗前后PRO的积分变化比较
    结果示2组治疗后的PRO 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在治疗14d时PRO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5。
3.2.6 随访6个月生存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6。治疗后14d、90d时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d治疗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肺心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尚无统一认识,但基本概括为内、外因合而为病,肺、脾、肾虚损为发病基础,痰浊、水饮、瘀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外邪侵扰为反复发作之诱因。我们通过对本病长期的临床观察,总结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应与“痰”、“气”最为相关,痰浊蕴肺为肺心病急性发作始作之蛹,而肺气闭郁则是脏腑主要病理变化。外邪袭肺,引动夙痰,而致肺气闭郁;久病耗气,必及脾肾,肾不纳气则喘甚,脾气亏耗,中焦不利则水饮、痰浊内生。水饮停滞加重病情,在上焦心肺则致气血逆乱而喘甚。本病痰浊、外邪为标,标实本虚,其核心基本病机为痰湿壅肺,肺气失宣。
    亦如古人云“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证治汇补•哮病》)。而肺气闭郁则是脏腑主要病理变化,外邪袭肺,引动夙痰,而致肺气闭郁;痰浊久留,肺失治节,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临床可出现心动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等心脉瘀阻之象。久病耗气,必及脾肾,肾不纳气则喘甚,脾气亏耗,中焦不利则水饮、痰浊内生。水饮停滞加重病情,在上焦心肺则致气血逆乱而喘甚。可见本病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病程日久还可出现肺脾气虚、阳虚水泛之兼证,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急性发作期基本病机为痰湿壅肺,肺气失宣,故治当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兼以健脾益肺和温阳利水之法[6]。
    本综合治疗方案,以其核心基本病机为本,拟定了3个协定处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本方案三拗汤中麻黄、杏仁,一升一降,以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桔梗汤祛痰排脓,痰消气顺。3方合用,宣中有降,散中有收,温中有泄,温而不燥,共奏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之功。肺宣降功能正常,痰浊得清,则肺道通畅,邪祛而咳喘自平。若兼有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便溏或虚坐努责等脾气亏虚证候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兼有心悸、咳而上气,不能平卧,甚至身肿下肢为甚者,此为合并阳虚水泛之证,“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苓桂术甘汤加泽泻,在上宣肺而通调水道,在下则温阳利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拗汤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生长[7],促进痰液的引流。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增加动物缺氧耐受力,有明显的降肺动脉高压的作用[8]。桔梗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抗炎,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伤力而抗菌,为恶心性祛痰药而促进痰液引流,还可镇咳、抗真菌等。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综合方案可改善患者血液高黏滞状态,降低肺动脉高压[9];能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10];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及肺小动脉微血栓的形成,纠正心衰[11]。本观察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3个协定处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综合疗效评定、主要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有降低远期病死率的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目标在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周期为14d。急则治标,所以,以症状控制为治疗目标,为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肺心病为临床重症与难症,夙根仍存,瘀血等病理因素尚需在缓解期重点治疗。
参考文献:
[1]程显声,李景周,张珍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人群防治的研究基线资料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2):749-752.
[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7.
[3]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1,4(1):62-63.
[4]蔡柏蔷,徐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7):489-492.
[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2.
[6]陈绍宏,张晓云,张怡.综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12(15):1313-1314.
[7]沈一曼.复方三拗汤吸入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6(3):142-143.
[8]郭书文,王国华,克华,等.瓜蒌薤白半夏汤降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23-24.
[9]成玉,张晓云,徐学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14-115.
[10]黄斌,张晓云,王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3(19):372-373,411.
[11]王筠,张晓云.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1(17):1497-1499,1505.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