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就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研究进展的综述

【摘要】肺心病是一种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病死率高,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长期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
【关键词】中医药;肺心病;研究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肺动脉血管等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血管的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发展为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肺胀”“痰饮”“水肿”等范畴[1]。肺心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目前治疗多注重急性加重期,而忽略了缓解期的治疗,研究证实缓解期的积极救治可延缓疾病的进展[2]。西医治疗的原则为抗感染、祛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紊乱,而中医则以益肺健脾、温阳补阴为主,以祛痰化瘀为辅,治疗效果显著,本论文就中医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肺心病多由于久咳喘等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肺虚痰瘀、迁延日久或年老、体衰、阳虚日久侵袭心肾引起。而病理因素多数由于痰瘀,肺气不和、肺脾肾三脏俱虚,恶性循环导致肺心病。胡学军等对国内近15年内的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缓解期以单纯本虚为主[3]。胡思荣教授[4]认为肺心病,尤其是肺心病心衰是以肾阳亏虚为本,痰饮为基本病因,故多从痰饮认识肺心病心衰。脾肾肺之阳虚,痰饮之生成更能体现其病因病机,痰浊、血瘀、水蓄为标,并贯穿于始终,临床则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象,“虚”为其主证,“喘”“瘀”“肿”诸症伴随其前后。薛芳教授[5]认为肺心病病机为肺气宣降不利,水饮痰浊阻塞气道,日久饮瘀互结,阻碍气机,使肺气郁滞,心脉瘀阻。由于外邪入里化热,或痰浊日久化热,致痰热阻肺,气道不通,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致输布、排泄障碍。韩丽华教授[6]认为肺心病病因多为肺气本虚,复感外邪,外邪犯肺,肺失宣肃,发为喘咳,肺气虚日久伤及母脏之脾,脾失运化,水液留而为饮、为痰,上犯于肺发为喘咳。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气亏虚,血瘀脉外,而发胸痛。喘咳日久耗损肾气,肾失纳气而病喘咳,肾失主水之司而病痰饮,痰饮上犯于肺而病喘咳。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指中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是中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肺心病缓解期的表现,通常辨证论治分为5型[7]:1)痰湿,由肺虚、宗气不足引起,黄芪、党参为主,辅以麻黄、桔梗、五味子、杏仁理气,痰湿用郁金、丹参治疗;2)脾虚微弱,肺病时久所致,白豆寇、菖蒲、香砂六君子汤、莲子、薏苡仁等消痰健脾;3)肾虚,冬虫夏草、黄芪、沉香、五味子、款冬花、胡桃肉治疗肺虚,茯苓、白术、赤芍健脾温肾;4)痰饮壅阻,枳壳、杏仁、瓜壳、麻黄、二陈汤平饮健脾。还有学者根据体质分为气阴不足、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脾虚生痰、肺卫不固5型[8]。也有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将其分为肺虚咳喘型、肺虚阴虚咳喘型以及肾虚咳喘型3型。中医治疗多标本兼治,效果确切。麻日虎等则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西辨证论治,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9]。
2.2 穴位治疗
    主要包括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按摩、穴位埋线和穴位针刺。1)穴位贴敷,将研呈细末的药物制成糊状直接贴敷在穴位治疗疾病。有研究[10]应用细辛、白芥子等制成贴,敷在患者肾俞穴、脾俞穴及肺俞穴,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2)穴位按摩,通过特定穴位按摩活络通经,选择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11]。3)穴位埋线,在穴位埋纸针和药线,持续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王娟等[12]给患者口服汤剂的同时选择肺俞穴埋线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4)穴位针刺,王玮等[13]对96例肺心病患者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配合穴位针刺治疗效果显著。
2.3 单味中药治疗
2.3.1 红景天 白马康卓等[14]观察藏药红景天对大鼠肺动脉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治疗30天后,红景天组大鼠的肺小血管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2.3.2 槲皮素 高汉华等[15]观察槲皮素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槲皮素组的右心室肥大指数、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槲皮素可降低肺血管增殖细胞表达,抑制肺血管重建和炎症反应。
2.3.3 姜黄素 廖华[16]观察姜黄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大鼠的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体重比降低,肺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也显著减轻,而这种作用主要是姜黄素通过调节肺血管重构产生的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p53信号通路来抑制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2.4 复方中药治疗
2.4.1 麻杏石甘汤 练培森等[17]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肺心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4.2 桑白皮汤 刘新宇等[18]将128例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控制性氧疗、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组64例桑白皮汤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7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4.3 葶苈大枣泻肺汤 温仲乐等[19]将64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强心利尿和间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75%;且观察组治疗PaO2、PaCO2、pH值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4 真武汤 王存虎[20]等将6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吸氧、解痉祛痰、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治疗,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不仅能较迅速地缓解临床症状,且在纠正心力衰竭、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4.5 苓桂术甘汤 张毅超[21]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5例。结果显示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丁静等[22]将9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西医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NT-Pro-BNP、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中药针剂的治疗
2.5.1 参麦注射液
    杨继雷等[23]将11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祛痰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3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3.46%(P<0.05)。刘素梅等[24]将7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滴,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耗氧指数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增加(P<0.05)。
2.5.2 丹红注射液
    叶萍贞等[25]将103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以抗感染、祛痰、改善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则用等量生理盐水静滴,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魏梅等[26]将8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有效率、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电图和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3 银杏达莫注射液
    甘莉[27]将8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以吸氧、抗感染、扩血管、化痰、解痉平喘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6分钟行走试验)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5.4 川芎嗪注射液
    郭富成等[28]将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天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后治疗组血浆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平均压(MAP)、心输出量(CO)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
3 结语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顽固的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肺性脑病而导致患者死亡。中医以其灵活独特的优势在肺心病的治疗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肺血管重建和右心室重构,增强NO含量,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达到治疗的目的[29]。而目前研究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研究样本量均较少,其次研究对于疾病的基因学不够深入,除了肺血管结构重建问题外,右心功能改善的评价不完善,另外缺乏成分单一效果显著的药物,多数为复方制剂。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我们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筛选出疗效确切的单味中药。
参考文献:
[1]张雅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1):43-44.
[2]柏正平,胡学军,谭光波,等.肺心病缓解期的中药运用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311-1312.
[3]胡学军,柏正平,王帅,等.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3):535-536.
[4]左明晏,胡思荣辨治肺心病心衰[J].吉林中医药,2016,36(2):125-127.
[5]陈洁,师梦雅,田利红,等.薛芳教授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1):35-37.
[6]李喜艳,王振涛,曾垂义,等.韩丽华教授辨治肺源性心脏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5,30(1):54-56.
[7]黄裕成,欧阳北江生,王喜琴,等.益气补肾化痰祛瘀对缓解期慢阻肺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40-41.
[8]陈庆速,蒲绍荣.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97.
[9]麻日虎,李莹,王玉璇.参附注射液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437-439.
[10]柏正平,胡学军,刘敏,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1645-1647.
[11]刘哓春,孙姝,龙芙蓉,等.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方案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16-118.
[12]王娟,史锁芳.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3,5(2):463-464.
[13]王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1387-1388.
[14]白马康卓,郭燕,边巴顿珠,等.藏药红景天减弱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血管病理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高[J].生理学报,2011,63(2):143-148.
[15]高汉华,陈灿,黄石安,等.槲皮素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2,28(3):227-229.
[16]廖华.姜黄素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7]练培森,范醒军.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肺心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3):58-60.
[18]刘新宇,李俐,叶焰,等.桑白皮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蕴肺型肺心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2):56-58.
[19]温仲乐,王俊伟.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2):36-37.
[20]王存虎,田安民.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5(5):951-952.
[21]张毅超.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7):39-41.
[22]丁静,王淑英,冯文杰.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4):419-421.
[23]杨继雷,姚秀叶,谷伟,等.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血清Copeptin、NT-proBNT、hs-cTnT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15(4):340-343.
[24]刘素梅,靳文军,王献忠.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7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77-178.
[25]叶萍贞,叶萍仙.丹红注射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154.
[26]魏梅,宋煜勋,周红.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8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2):212-215.
[27]甘莉.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9):1137-1138.
[28]郭富成,肖静.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8):1671-1673.
[29]刘敏,柏正平.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3(2):122-124.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