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医学论文

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1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负性隋绪的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负性睛绪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自身护理前,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隋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心理干预;肺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肺心病属于呼吸内科的较常见疾病,临床多发,尤其以老年人发病率居高。肺心病多为慢性,主要因肺部和支气管类疾病反复发作,进而形成继发性的肺动脉高压,致使患者右心室肥大,严重者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和心脏病。患者患病时间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家庭和谐,也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双重伤害⋯。这也造成了大量患者临床表现出诸多不良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病情的好转,降低生活质量【2】。为探讨心理护理在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作用,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共110例肺心病患者,对其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肺心病患者,男66例,女44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3.2士4.5)岁;患者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3±4.2)年。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通过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于人院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的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通过与患者亲密交谈了解患者的个性爱好,以充分的获得患者信任,并有利于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选择适合的话题切入点,引起患者关注。(2)心理护理。1—2次/d,1 h/次,主要以护士和患者谈话的形式进行,每日设立一个主题,初期与患者所患疾病相关,包括疾病知识、治疗常识、临床注意事项等;随后当患者充分了解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后,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进行充分了解,记录不同患者不良情绪的诱因和主要表现,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护患沟通,目的是提高患者自信心。(3)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笔者将患者易出现的不良情绪共分为五大类,包括紧张焦虑、依赖心理、恐惧担忧、悲观抑郁和否认情绪,并根据这五类情况对症进行护理干预。干预过程中寻求患者家属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在非心理护理干预时间内,由家属进一步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的调整和指导,以便于加快不良情绪的改善速度。
3.观察指标。
    分别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负性情绪存在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负性情绪评价方法:选取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将五大类负性情绪分为是和否两个答案,由患者主诉和2名护士分别认定,结果以多数为准。(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QOL.C30量裂”,共分为4个维度,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共分30个题目,由2名护士进行评分,并取平均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 1.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当尸<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讨论
    心理护理基于从患者内心出发,促进患者对临床疾病的理解和对各类治疗与护理手段的熟悉,从而减轻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同时,通过各类针对性的心理因素调节,使患者减轻临床可能出现的各类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自信心,保持乐观心.
    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利用2组基线资料均衡的肺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研究组以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是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
    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肺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划分为五大类,包括紧张焦虑、依赖心理、恐惧担忧、悲观抑郁和否认情绪,患者心理上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致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厌世和轻生。在充分了解不同患者的不良隋绪后,应针对这些不良情绪给予对症心理干预,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I)紧张焦虑。不断的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等,使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易对周围事物产生焦躁和紧张心理151;尤其是反复的住院治疗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对一些经济状况一般的患者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就更增强了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的关注,提高了精神紧张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精神过于紧绷,很难有效的配合治疗,甚至忘记或根本听不进去医生的嘱咐,造成临床效果不佳【6】。对于该类患者,应首先了解其紧张情绪的来源,是由于经济问题,还是对自己生存或者康复不确定等,并针对性的开导患者,使其看到希望。(2)依赖心理。患者由于经常发病,自理能力受到影响,经常依赖他人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因此易产生依赖心理。对于此类患者,要对其多加鼓励,使其树立起对生活的自信心。(3)恐惧担忧。患者由于病情的加重,身心俱疲,甚至出现危重症,由于心功能失代偿而引发心力衰竭等,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恶化,恐惧死亡,对昏迷和身体的不适感均感到后怕,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集中精神去了解医生的嘱托和护理的要求,从而影响病情的好转【7】。对该类患者一方面对其临床不良病症进行及时的专业护理,另一方面不断的在患者身边告知其减轻病痛、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的可行性方法,使患者照傲,以温和的语言使患者感受到亲切感,并借助家属的力量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求生欲望。(4)悲观抑郁。病情的反复发作和痛苦感受是患者产生悲观抑郁的主要原因,患者对治疗和康复失去了信心,逐渐产生低落情绪,久面久之,甚至闭塞自己,不与人交流,造成抑郁。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对治疗的不配合。对于该类患者,首先要打破其封闭的内心,联合患者家属利用成功案例或现身说法来打动患者【B】,使其看到希望,并多次提醒患者很好的配合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样就有利于患者渐渐走出沉默,提高自信心。(5)否认情绪。否认情绪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不相信自己患病,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重等,多见于初期发病的患者。由于主观否认,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肺心病的治疗,造成病情的拖延和加重,进而恶化。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向其强调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承认、不及时施治的理念,并通过临床的诊断标准使患者相信自己患病,但治疗简单,康复也较快,从而提高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沈祺静.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中国疗医学,2010,19(7):615—616.
[2]田雯.浅谈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3):8.10.
[3]陈晓兰,陈娓,霍素芬,等.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5(10):895—897.
[4]王清,王淑云.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中外医疗,2010,29(6):148.150.
[5]朱全元,原秀伦.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1527.1529.
[6]罗素清.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的体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8):644—645.
[7]张小润,张冬冬.肺心病并发MOF病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护士进修志,1997,12(10):41—42.
[8]关萍,吴瑞明,陈仁华,等.肺心病的观察护理中缺氧量化表的设计和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12—1814.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