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组,纳入同期10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98例(65.3%),有效42例(28.0%),无效10例(6.7%)。研究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表现,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有效控制惊厥,同时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疗效
小儿高热惊厥(FC)是由多种感染性疾病所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外感染,患儿体温通常在38℃以上,进而导致脑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的症状[1]。该疾病的复发率较大,达到30%~50%。4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发群体,由于患儿大脑神经系统正处在发育阶段,因此FC反复发作将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癫痫[2]。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并与10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患儿82例,女患儿68例,年龄8个月~2岁(1.3±0.2)岁;临床表现:体温均骤升,呼吸节奏不整,瞳孔放大,均经诊断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包括138例单纯性高热惊厥,12例复杂性高热惊厥。排除心、肝与肾功能严重不全患儿,以及由全身性代谢紊乱造成的的警觉患儿。纳入同期10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患儿54例,女患儿46例,年龄8个月~2岁(1.5±0.3)岁。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保证患儿呼吸通畅,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等,去枕平卧,头偏向左侧,根据患儿的需要提供吸氧,减轻低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在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置,给予布洛芬5mg/kg口服,同时采用45%酒精对患儿四肢及颈部进行擦拭,也可使用冰袋对患儿的腋下、颈部与腹股沟处进行冰敷降温。给予高热惊厥患儿0.5~1.0mg/次·kg地西泮静推(一次总量≤10mg),静推速度为每分钟1mg。或者给予患儿苯巴比妥8~10mg/次·kg静推(一次总量≤100mg)。对患儿的血钾、血钠及血糖等指标回评进行监测,并检查脑电图,全面的掌握患儿的病情,进一步采取治疗。同时,积极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维持酸碱平衡与抗感染治疗。
1.3判定标准
①治疗10分钟后,患儿抽搐症状停止,在治疗40分钟后体温下降1~2℃,或者体温恢复到正常则判定为显效;②治疗10分钟后患儿抽搐症状减轻,在治疗40分钟后体温下降,但下降<1℃,判定为有效;③治疗10分钟后,患儿抽搐症状并未停止,甚至出现恶化,在治疗后40分钟,患儿体温并没有下降,甚至是升高。
1.4统计学处理
获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率与(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这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并不成熟,当婴幼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则易高热而引发惊厥[3]。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中,观察患儿的临床特点,对治疗与提高疗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90.7%小儿高热惊厥发生在24h之内,且主要为全身发作,所占比例为96.0%,体温均≥38.5℃。通过与发热非惊厥患儿的血糖、血钾与血钠水平的对比,发现血糖水平显著更高,血钠水平显著更低,分析原因,这可能是因高热惊厥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以至于钠泵失调而出现低血钠[4],而血糖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因患儿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有关[3]。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要立即控制惊厥并降低体温,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患儿惊厥得到控制后,还需继续给予抗惊厥药物治疗,直到体温恢复正常,避免惊厥复发[5]。本组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4%,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了解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表现,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有效控制惊厥,同时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蓝如料.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3):53-54.
[2]温小兰,邱跃华,李健雄..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85-186.
[3]王秀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2):385-386.
[4]任麦青.8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82-82.
[5]田迅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