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和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主义出现了新的转变。它早期的一些原则逐渐被放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这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早期最理论化的运动出现在建筑中。首先注意到这一变化的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1966年,他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一书中发表了后现代主义审美理想的宣言,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兼容并包的特点。然而,很难准确定义后现代主义,因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最难分析其内容、总结其特征的社会思潮,是许多经常处于冲突中的思潮、态度和倾向的混合体。
后现代主义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虽然这一趋势仍处于复杂多样的发展状态,但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趋势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传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趋势的兴起可以说为观察现代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趋势,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化只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变革过程。但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不仅是社会历史和文化自然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选择和追求的目的和目标。因此,现代化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正是这种目的和过程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物质利益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和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认识的加深,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怀疑逐渐成为思想主题,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虽然有不同的理论观点,但总体上可以把握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倾向。
(1)反对理性,提倡非理性。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非理性主义以传统理性的“非难”和“批评”为代表。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正是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灾难,因此否定、批判理性主义、倡导非理性主义和结构理性主义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目标。
(2)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将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完整性和同样性叙述,对现代性中许多不言而喻的真理持怀疑态度。
(3)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还原主义。传统哲学对事物的理解是追求事物的“开始基础”,即世界的最终基础,恢复寻找事物的最终本质。后现代主义认为“开始基础”、“终极本质”是形而上学的立场,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
(4)反对真理符合理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业化。认为事物的本质不是客观的,而是人类解释的结果。事物没有固有的本质和基础,等待人们客观、真实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中,应坚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变化。它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性世界,回归自然。但它并不纯洁,它引用、纯化和重复过去的东西;方法全面;强调语言和行为的普及;同时,它把艺术看作是整体作用的结果。这样,现代主义就充分关注事物的表面,然后现代主义就不断破坏事物的稳定性,从而更充分地揭示各种可能的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历史条件下形成新的审美心理变化
传统艺术形象注重典型化原则,艺术家忽视运用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导致人物贫穷乏力。一方面,人们参与高科技竞争,倡导适者生存,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哲学家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等问题。另一方面,享乐主义也在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可能是我们额外的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要求反对中央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摆脱激烈的权利竞争,充分享受现代生活宁静的乐趣,即使这种状态是以经济损失为代价的。它主张放弃宏大理论,不要谈论空洞抽象的本质,放弃我们的心理支持,让自己远离商业活动。
后现代主义艺术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一向被认为是高贵典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印记。它强调艺术的普及和公众的参与,消除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商业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流行的日常生活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的普及。但同时,它也完全承认了传统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形成了异常行为的奇怪追求,倾向于迎合低俗的兴趣,导致古典主义崇高理想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