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时代与艺术发展之间的矛盾

阿多诺完全批评和否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艺术发展。他认为,通过机械组织体系,技术理性一方面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人们在精神生产领域完全被奴役。而且,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失去否定性的文化产业,这种文化产业只会按照同样的模式批量生产。在这种机制下,具有优雅魅力的古典艺术终于死了。以艺术面貌出现的文化产业不可能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品,而是千物一面的复制品。艺术沦落为简单的娱乐和消遣,只能为人们提供最简单的精神满足。例如,通过无线电传播的流行音乐,只有模式和虚假个性的特点,使观众的听觉能力退化,不可能提高公共音乐的欣赏能力。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侵蚀了以否定现实和拯救人类灵魂为目的的审美文化的质量。本雅明并没有那么悲观。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虽然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受到商品经济的诱惑,具有异常的异化成分,但借用的现代技术和技术理性作为一种艺术生产,也将创造出一种有意义的新艺术形式。以电影为例,本雅明分析“复制艺术”现代革命效应。首先带来全新的视觉感知方式,缓解现代人异化带来的焦虑,产生抵抗现实的活力。由“复制”艺术技术革命实现了人类艺术的解放,开启了艺术新维度的时代。事实上,阿多诺和本雅明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艺术衰落与新生活同在的道理。也就是说,马克思见的,当艺术生产真正成为艺术生产时,必然会有一种不同于古典艺术的新形式。作为艺术发展的结果,这种新形式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其中所包含的审美意义不仅仅是审美感知的扩大和革命,更是现实人感性本体的确定。在这方面,马尔库塞在继承席勒和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明确的表述:既定社会文化的表征总是通过既定的社会文化“美学形式”从而在现实中,通过语言感受和理解的转变,展现人的真实本质,释放人被压抑的潜能。正是新的审美形式,“也就是说,那些破坏感情和理解的人将是现成社会的投诉,是解放形象的出现。”(注:马尔库塞:《审美之维》,见《现代美学分析》、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四页。)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基于公众日常审美体验的审美形式虽然失去了欣赏古典艺术的深度感和震撼灵魂的深度感,但媒体和消费的不断扩大,新技术对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美化和修饰,加剧了感官审美的力度,无处不在的形象文化形式消解了古典的话语文化形式,传统中滋润心灵的审美散入了日常生活中碎片化的瞬间感受,甚至是每一种欲望的满足。对于古典艺术的理想来说,人们审美感受对象和形式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然而,享乐成分的感官满足毕竟是公众的合理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就能看出,关于人性和智力平等、经验、习惯、教育、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工业的重大意义、享乐的合理性等唯物主义理论,必然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关。”(注:《神圣家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因此,时代与艺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审美命题。停滞在古典艺术基础上的艺术概念永远无法理解与时俱进的新艺术形式。为了真正解释时代与艺术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更相信以下几点:

“艺术界不需要简单的艺术哲学,它需要自己的历史哲学。”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