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超灵活的时空形式是由表演艺术创造的。那么,这种创造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说,这是因为中国戏曲艺术有一套完整的虚拟表达方法。这是核心原因。
在没有任何场景和道具的情况下,一个戏曲演员可以让观众了解他(她)当时扮演的角色的周围环境,用他(她)描述客观场景形象的详细动作。例如,在《捡玉镯》中,门槛在哪里,鸡窝在哪里,观众能知道他(她)真正在做什么?例如,孙玉娇正在穿针、引线、刺绣、数鸡和喂鸡。更微妙的是,通过他(她)的虚拟表演技巧,观众还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因此,这种表演的虚拟性不仅是用自己的动作虚拟一些客观物体,而且是用这种绘制场景来表达人物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方法在整合风景和情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戏曲的虚拟性给了戏剧作家和演员极大的艺术表演自由,拓宽了戏剧表演生活的领域。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员运用高超的演技,可以将观众带入各种生活联想,如江流险峰、军营山寨、行舟坐轿、登楼探海等,在观众的想象中共同完成艺术创作任务。恐怕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戏曲能够在一无所有的舞台上再现五彩缤纷的场景和各种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技术确实使一个僵化的舞台自由来来去去,但这种自由绝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它仍然受到限制。这是受艺术必须真正反映生活的基本规律的限制。因此,舞台的虚拟性必须与表演的真实性相结合。例如,在骑马(即一套骑马的虚拟动作)中,马是虚拟的,但马鞭是真实的。演员,马的动作必须准确、严谨,符合生活的客观逻辑。高度发扬戏剧的假设性,同时追求模仿生活形式的真实性,实现虚拟与真实感的结合。特别是,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中往往能够无缝、流畅、自然地结合起来,让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观众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