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李维渤艺术成长历程

李伟波(1924-2007)毕业于燕京大学和伊斯曼音乐学院,是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他创新了中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为推动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向现代和当代声乐艺术的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伟波翻译了许多外国声乐理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声乐家,促进了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声乐教育家李伟波的声乐贡献:


一、李维渤艺术成长历程


李伟波出生在北平燕京大学的一个教授家庭。在去美国留学之前,李伟波在燕京大学长大,人文氛围浓厚,学术氛围自由。李伟波的父母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的父亲是美国文学博士,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任教。李伟波的母亲是一名钢琴教师,她启发了李伟波的艺术发展。在父母的理解、支持和燕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李伟波从小就播下了热爱音乐文学的种子。


在父母的支持下,李维波开始跟随外国声乐老师在中学学习声乐。李维波跟随的声乐老师是霍尔瓦特(Horvath)夫人,范天祥(Wiant)夫人罗伯特伯勒斯(Robert Bowlus)、阿瑟·克拉夫特(Arthur Kraft)。李伟波跟随这些著名的外国声乐老师在中学的声乐学习,为他未来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李伟波以优异的成绩被燕京大学西班牙语系录取。在这次学习中,李伟波无法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他仍然坚持学习声乐。作为燕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的一名学生,李伟波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除了完成这些繁重的学术任务外,李伟波还在北平联合圣乐团和燕京大学合唱团担任男性低音独唱,表演曲目包括弥赛亚、《创世纪》、《受难曲》等,在当时的环境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为李维渤出国专攻声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1948年,李伟波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得英语系文学学士学位后,他仍然热爱声乐演唱。为了进一步追求声乐艺术,李伟波选择了赴美留学。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赴美留学的热潮。李伟波成功考入俄罗斯卫生斯理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1951年获得俄罗斯卫生斯理大学音乐学士学位后,李伟波继续在美国学习。1952年,他获得了伊斯曼音乐学院音乐硕士学位,并获得了“金钥匙”学生奖。李伟波也是美国Pi Kapa Lambda荣誉音乐学会会员,这在当时的留学生中尤为突出。


李伟波在燕京大学学习的西方语言专业,以及他在美国学习时的语言环境,以及他在西方文献中积累的外语知识,为李伟波未来翻译外国声乐理论提供了语言基础。


在中央电视台的《音乐人生》栏目中,有一个节目是《声乐教育家李维渤》。在这次采访中,李维渤回忆起自己在美国学习的时光,提到了自己在美国学习的经历和感受。他指出,国内的学习方法与国外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外的教学课上,研究生通常有课堂上要学习的讲义或大纲。上课前,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查找信息,熟悉和准备即将到来的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对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找出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问。课堂是根据课前准备,向老师提出学生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问题,课堂内容和课堂讨论,由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讨论某个问题的一些观点。这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很多,达到很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教育课堂上并没有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当时国内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听单一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也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学生渴望在美国学习,并开始了战后在美国学习的热潮。“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离开,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遗憾。”[1]然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伟波坚决选择了回家。他说:“当时的国际学生与今天的学生不同,这不是爱国主义的表现。”[2]


二、李维渤的演唱成就


1953年,李伟波从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毕业后,渴望回国近一个月,经过多次曲折,终于回到了祖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声乐事业也有所改善。回国后,李伟波在中央实验歌剧院(现中央歌剧院)工作,担任声乐教师、独唱演员和歌剧艺术委员会委员,回国后开始了他的声乐事业。


1956年,李维渤参加了新中国排练的第一部西方歌剧《茶花女》,因此一举成名。李维波原本不在《茶花女》首演的人员名单之内,而是因为苏联声乐老师吉明彩娃对原演员不满意,让临近演出时在台下观看的人员试演。李维渤是观众中的观察者之一。由于观看了几场《茶花女》的表演,李卫波对歌剧中的歌唱技巧、人物和表现力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参加试演后,苏联专家让李维渤参加了《茶花女》在中国的首演。1956年12月24日,第一部由中国人排练的歌剧《茶花女》上演,前所未有的成功为新中国歌剧的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参加演出的李伟波一举成名。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李维渤多次参加中央实验歌剧院多部歌剧的演出,如《蝴蝶夫人》、《两个女红军》、作为《暴风雨》等歌剧的主角,他跟随中央实验歌剧院出国演出,成为中央实验歌剧院不可或缺的声乐歌剧演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