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文艺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电影《爸爸去哪儿》、“跑吧!自从《兄弟》等综艺节目热播以来,一直备受争议。综艺节目以电影的形式向观众呈现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的同名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制作时间短、票房高、观众年龄小的特点。综艺电影自出现以来,不仅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甚至很多观众也对其感到困惑。著名导演冯小刚甚至严厉批评综艺电影,但《人民日报》质疑冯小刚的言论。笔者通过调查部分大学生对《跑男》等综艺电影的看法,了解到学生群体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同学认为电影像电视一样没有价值;很多同学认为综艺电影“高价值”、“明星多”很有意思。


为什么综艺电影会出现这些现象?由于综艺电影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影的认知,综艺电影不再强调传统电影的具体内容形式、表达技巧和语言表达,而是以游戏的方式讲述故事,演员不能使用“表演”,直接完成任务。这种打破电影和电视界限的综艺电影,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这部电影的概念。《跑男》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年轻人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背后有着深刻的“后现代主义”色彩。自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后现代主义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60年代以后在西方流行。哲学和建筑学最早出现在后现代主义中,后来发展到文学、心理学、法律、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艺术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思想趋势,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包含了很多,理论上很难准确地提出下一个具体的概念。比较文学家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通过多重化身中的现代性提出一些问题,并寻求相应的答案。让塔里奥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和价值模式,解决了“元叙事”、去中心,提倡整体战争。后现代主义在继承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反叛”现代主义,否认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本质主义甚至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试图抹去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后现代主义反对权威,解构经典,强调创新,反对“中心理论”,倡导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彻底解放思想。由于后现代主义对真理和进步价值的否定,它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产生了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价值相对主义和文化“庸俗化”等不利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影响


(1)艺术创新


后现代主义提倡创新,他们认为最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最好的生活是充满创造性的生活。在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心目中,后现代主义的英雄是“游牧者”,“游牧者的生活是一种创造和变化的实验,具有反传统和反顺从的性格。”福柯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生活的乐趣在于创造。他们不满足现代人对现代性的痴迷。他们常说:“找到另一条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波普艺术诞生了。他们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实现了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在艺术实践的道路上,他们创新,开阔了视野。


(2)视野多样


后现代主义反对绝对标准,拒绝“统一思维”,这与庄子的思想是相互交流的。庄子认为一切都有明确的方法,他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观点超越一切。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方式”,反对统一的标准。艺术应该是多样化的,反对偏执和单一的,最好的方法是多样化并存。多样化的视角使各种元素兼容并包,使用堆叠、拼接、解构等技术,使各种艺术类型有机结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3)审美标准模糊


后现代主义反对统一的标准,喜欢解构经典,颠覆权威。电影《西游记》解构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打破了人们对故事人物的现有认知,用胡说八道、游戏般的喜剧话语讲述故事,使人们产生各种视角,模糊了原有的概念。


歌曲《不安》是声乐作品的器乐,没有具体的歌词意义,没有固定的结构,所以龚琳娜每次唱歌都是一种新的诠释。歌手夸张和无私的表演使作品、歌手和观众完成了对作品的诠释和理解。正如巴特尔宣布的“作者之死”一样,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品的意义由读者和观众决定,这与作者无关。这首充满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歌曲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歌曲完全不同。没有统一的歌词,没有固定的乐谱和结构。这首歌只由观众来判断,强调个人感受。这种歌曲创作机制消除了以歌词和歌曲作家为“中心”的歌曲创作机制,导致了作品概念的模糊和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就像加州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口号一样:“没有对错之分,有些只是有趣和不有趣。”


(4)艺术创作失语


1.浮躁的创作态度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快餐文化”诞生了。人们不再努力追求作品的高标准。电视剧冗长拖沓,网络歌曲猖獗,流行音乐质量下降。好的文学作品很少见,这是当前冲动文化市场的写照。后现代主义把艺术创作当作一种游戏,摒弃深刻的文化创作,只把创作留在表面。


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历史意识消失了,现实变成了幻觉。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影时,人们进入了虚幻的世界。侏罗纪公园、《阿凡达》等电影让人目瞪口呆,艺术的真实性完全丧失。媒体的干预引导着人们的审美,人们从接受的主题变成了媒体的附庸。现实社会与人们的距离感越来越大,屏幕形象虚拟化,艺术严重脱离生活。


2.创作庸俗化


欧美经常流行一句话:“如果不好玩,为什么要做?”后现代强调个人感受,文化以商品的形式迎合大众文化的口味,用于消费。随着商品文化的普及,影视行业出现了“娱乐至死”的口号。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要惊天动地。高票房、高收视率成为影视追求的目标;与演技、好奇心、媚俗、金钱至上、审丑相比,美貌水平逐渐成为影视和媒体的引导方向,优雅的艺术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3.艺术价值的丧失


后现代学者认为:“玩碎片就是后现代。”后现代主义不以历史、连续、完整、表达传统为内容,旨在消除主体、中心,获得当前的乐趣。


在艺术家看来,世界没有界限,艺术和自然,一切都没有界限。他们否认了艺术规律,在他们看来,生活中存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称为“艺术”。一些先锋艺术家认为“一切都是美丽的”,生活中的物品可以随意玩耍,拼接成“艺术”,但这些“艺术”本身根本没有艺术价值。装置艺术、人类艺术和行为艺术使一些前卫的艺术家放弃了他们的画笔,从他们无聊、荒谬和自残的行为中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实践脱节,精神分裂症和自我丧失。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