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的特殊音乐教育一开始就涉及到奴隶社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特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治疗研究。音乐治疗研究在中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的特殊音乐治疗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对特殊音乐教育中音乐治疗的研究大多试图将音乐治疗纳入特殊音乐教育。
特殊教育的培训对象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即将成为教学生(即将成为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另一种是普通学生(特殊学生本身)。本文要探讨的是一般受教学生的音乐教育。这类学生可分为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语言障碍学生、智力异常学生和智力低下学生五类。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是因材施教。目前,这一领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其特殊性,教育教学活动和方法的研究非常缓慢。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其发展与普通音乐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受教对象的特殊性。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视觉障碍学生有很强的不信任感,导致频繁的易怒和愤怒,对社会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较慢,对事物的学习能力较慢。这使得心理问题难以解决。
通过音乐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运用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改善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一般指易于理解、易于活泼、易于传播、观众的音乐;它不同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也被称为“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容易与公众产生共鸣。近年来,随着音乐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作曲家意识的逐步增强,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逐渐得到认可,也有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呼声。优秀流行音乐的介入也用于特殊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大有裨益,对特殊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孤独症研究院院长里姆兰兰兰(Berhard Rimland)医生认为:“自闭症理解音乐的能力几乎是宇宙性的。虽然他们对外界漠不关心,有些人甚至没有语言,但他们大多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有非凡的音乐感和超强的声音变化能力。”
流行音乐的特点
(1)流行音乐的主题特征
流行音乐的材料主要来自日常生活,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大多数流行音乐有轻快优美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通俗易懂、生活化、流行的语言、中等音域、简单易学、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训练,其内容往往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接近社会心理情绪,表现出丰富的人性,更容易引起内心的共鸣和唱歌的欲望。流行音乐包括对爱情、友谊的描述、对生活的理解、对亲人的思念、对社会黑暗面的直接批评和批评,当然,也包括一些鼓舞人心、勇于面对现实生活的歌曲,如:“水手”、《隐形翅膀》表现出坚强,努力向上,BEYOND的《海阔天空》、《不再犹豫》、赵传的《勇敢点》等,风靡一时,经典流传,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精神。
(2)流行音乐的音乐特征
流行音乐的结构形式一般相对较短、简洁,有时反复或简单的变化,旋律容易唱歌,音域不宽,节奏简单清晰,清晰简单,但变化更大。不像古典音乐,学习应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支持,形式不那么复杂和庞大。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多媒体的发展,流行音乐也更多地利用电子手段来丰富其内容,从而表现出更受欢迎的形式特征。丰富多彩的音乐特征很快就会引起学生一代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