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育在“全纳教育”视角下的发展定位
在我国,全纳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是以特殊教育的形式为主。到目前为止,武术教育在全纳教育中的发展和定位也是由于其在特殊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所主导的。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武术教育暂行规程》对特殊武术教育在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是让残疾学生“掌握锻炼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初步掌握补偿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6]。从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也可以看出,我国全纳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特殊目标的特殊学校的教育活动。
1.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设置课程内容
武术教育对象是教育对象,其身心特征是指身体和智商缺陷的儿童,这些儿童大多在视觉、身体、语言、听觉、智商等方面存在发展障碍。特殊武术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肺功能、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等数据。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因人施教”,特别是对待。例如,听力障碍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不能建立连接,限制了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武术教师应做更标准化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视觉、触摸掌握体育技能;视觉障碍学生,空间能力损害,缺乏感知理解和视觉外观,导致语言与实际动作不对应,武术教师应通过学生的本体感受完成教学,并详细介绍教学中的每一个动作。由于特殊教育武术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特殊教育武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场所等不同于普通教育[8]。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现行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武术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内容的类型和难度应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兴趣和身体缺陷,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反映多样性和联系,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知识需求。此外,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写适合他们的武术动作,让学生和正常孩子一样,在学习武术的同时获得排名证,从而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引入一些有趣的基本抵抗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顽强的斗争精神,塑造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改善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2.采用分层次、“一带多帮一”的武术教学模式
根据我国的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因此,特殊体育的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受体育对象独特性的影响,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同于普通教育[9]。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锻炼的基本方法,个人健康习惯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健康审美意识;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0]。武术对身体功能缺陷的补偿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康复方法。武术以其独特的功能,在改善学生的“第二性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合作、团结的精神素质方面。对此,要创新武术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一带多帮一”的武术教学模式。首先,根据残疾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和体育需求,采用各级、不同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基本武术理论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武术理论、技能和武术道德,增强学生的个人存在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二是根据残疾学生的身体状况,采用分项目、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有机结合,形成一带一、一帮一、一带多、多帮一的教学方法,既能有效地让学生学好武术技能,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3.武术教学课程的选择要考虑地域因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多元化
特殊武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满足残疾儿童身心特征发展的需要。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不仅要满足学生对武术理论和技能的需求,还要提供学生在学习武术时补偿和恢复自身缺陷的理论知识,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统一。特殊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第二性缺陷”应由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进行干预和补偿。在选择教学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视觉、听觉、智商障碍学生的教学内容应各不相同,突出“因人施教”[11]。比如盲生,要加强其空间定位、判断运动能力。主观上可以平等对待,不分类学生;但客观地说,武术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保留各种教育模式,以便生理或心理适应差异的学生独立选择。武术教育的课程应符合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课程应多样化。对此,首先要深入研究特殊学生武术教育的特点,既要把握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又要把握时代的需要和武术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在全纳教育中开设武术教学课程。二是特殊学生武术教学课程是学校武术教材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特殊学生武术教学课程的编写要考虑学校武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不能脱离中小学学生的武术教育。否则,特殊学生的武术课程将与学校的武术教材断开,从长远来看,它将影响和阻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整体发展。三是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教材体系,充分发挥武术教学的区域优势。各地区要探索当地武术教育课程。在参考中国武术教材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和民族武术拳击流派的特点,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特色融入特色群体的武术教材中,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