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降低教学资源消耗,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笔者认为,中高职衔接主要解决“七个衔接”问题,即专业衔接(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训目标)、课程衔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主要课程)、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实习、质量评价、教学管理)、专业共建共享衔接、师资共建共享衔接、培训基地共建共享衔接、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衔接。


(1)专业衔接


1.课程联系:中高职院校应共同开展区域和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研究,形成就业环境人才需求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选择专业。所选专业应为相同或类似专业,属于具有一定建设基础、急需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就业机会水平要求明确的专业。


2.专业定位衔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明确相关专业的服务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岗位方向,科学确定专业定位。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等职业专业为基础、中高职业衔接的专业体系。


3.培训目标衔接: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资格证书标准,明确不同职业岗位和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训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课程衔接


1.课程体系衔接:根据教学计划设计,逐层推进教学组织,课程内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分级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基础课、专业课、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比例和课时分配,拓展课程。根据中高职衔接的总体要求,明确中高职培训分工和培训周期的总课时和学年课时,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2.教学内容衔接:基础课教学中等职业阶段原则上符合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依托真实商品、真实项目、真实案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思路线索设计课程内容,并与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相衔接,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方法、新机器。


3.主要课程衔接:专业主要课程应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中高职联合开发了五门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起着关键作用,与中高职联系紧密。全面建立中高职联合开发、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开发机制,实现中高职联合建设、联合建设、共享的主要课程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一体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3)教学过程的联系


1.人才培养方案衔接:根据培养目标、工程比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层次、延伸和衔接关系,确定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管理体系,开发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根据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编制“3” 2”“2 3”“3 3”和其他多样化的分段培训方法。推进校企合作与工程相结合,探索中高职联合培训与校企合作培训,推进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探索中高职联合“订单培训”、“现代学徒制度”等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模式。在人才培训模式改革中,重视中高职联动,共同选择合作企业,重视教学组织模式的系统设计。


3.岗位实习衔接:中高职院校应共同设计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计划。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实践项目和教育教学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岗位实习时间可在高职培训阶段进行一年或半年。


4.质量评价衔接: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制定质量评价标准,校企合作。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作品为基础、梯度和层次要求明确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同时,由高职院校牵头,联合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学生转学学习评价标准,既要保证转学生的素质,又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


5.教学管理衔接:由高职院校牵头,试点院校共同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实习培训、考核评价、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学校间教学管理沟通衔接机制,明确各自分工,及时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四)专业共建共享衔接


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项目建设,可以促进中高职专业结构的优化完善,形成对接产业发展、中高职衔接互补的专业体系。通过中高职院校联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专业建设社区,加强项目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升级。


(五)师资队伍共建共享衔接


建立中高职教师兼职学习制度,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专业教师担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和专业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形成“教师互派、定期讨论、正常沟通”的机制。建立中高职联合培训教师和兼职教师共享制度,形成学校联合培训教师正常,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根据需要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兼职或教学指导。开展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以高职院校优秀教师为专业领导、骨干教师为主体、专业与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促进专业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六)培训基地共建共享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根据技能掌握水平序列和复杂程度的要求,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仪器设备,实现实践设备的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根据行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群体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建设基础实践、综合培训、岗位实习等校内外实习培训基地。


(七)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建设与课程相匹配的数字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O课程,探索在线学习、在线学习等开放学习方法。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共同开展应用技术服务、咨询和推广,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员工培训和农民工培训。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