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和游戏论”,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理性决策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1]。其中,各方的决策受到对方策略的影响,揭示各方理性决策行为的过程,预测其平衡结果,为人们完善机制建设和调整行为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和机制,以解决新的社会背景和政策环境中的新问题。基于博弈论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力。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难题
(1)教学模式分析
高校课堂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之所以合理运行,是因为师生之间存在着教与学的相对平衡,即博弈平衡。也就是说,教育者有学生想学的专业学术知识,学生也能意识到掌握这样的专业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一种情况是,当教育者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或者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时,这种稳定状态就会被打破。另一种情况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愿意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状态,这是一个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愿意接受创业知识,吸引和接受,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教师只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接受。”[2]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可和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接受程度,选择愿意付出代价。相反,如果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接受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好,教师就不愿意付出代价,教学效果也会很差。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基于竞争学生学习成本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以往经验的理解对行为决策有很大的影响。
(2)实践路径分析
高校教师更注重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热情较低。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往往会大大降低创业实践的成果。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与高校合作,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与同等条件下不与学校合作或只是正式合作的企业相比,“市场份额和社会经济活动利润创造将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与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社会实践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企业将如何选择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决定。如果竞争对手选择与大学合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最好的战略是不与学校合作,以获得最大利润,扩大市场份额;如果竞争对手选择不与大学合作,那么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最佳选择是不与大学合作。可见,无论竞争对手是否与高校合作,企业最好的策略就是不与高校合作,或者只是形式上敷衍。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如果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大学获得的收入是最大的收入。相反,企业要想获得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就需要进行职业培训,消耗企业的人力和财力。在这个博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将呈现双赢或双输的格局。
(3)师资力量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与大学生之间存在博弈力量。对于大学和教师来说,如果大学没有提供足够的创新教育平台和物质基础,教师将减少支付与大学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即在确保最大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支付劳动力。相反,如果高校给予合理有效的创新教育平台和精神奖励,教师将在努力实现认可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不断改进。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来说,如果学生认为高校教师缺乏创业创新教育能力和素质,就会产生不认同感,师生之间的沟通明显不足。如果大学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运用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水平,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表现不佳,没有充分发挥主观主动性,这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尊重,也会失去学习良好创业创新能力的机会,这将严重挫伤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教育能力的积极性。
(4)课程资源分析
目前,高校缺乏创业课程资源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创业教育往往作为选修课开设,而不是作为必修课开设,导致高校对创业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此类课程重视不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和执行能力。从宏观层面看,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教育方式,只起到引导作用,真正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往往不以大学生创业的质量来衡量。在这方面,学生往往只靠自己。从微观层面看,高校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并未完善,高校整体育人体系中没有有效实施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