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提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优化途径
(1)内部突破:识别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价值和学科定位
“从学科体系形成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科都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一是以对象为中心建立的学科体系;二是以问题为中心建立的学科体系。”。以对象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努力通过经验归纳和理论诠释来解释世界是什么,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则努力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改变世界。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设置是人为的,旨在满足社会需求。本专业(二级学科)的核心价值应是整合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属于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而不是以对象为中心的学科。
普朗克曾在《世界物理图景的统一》一书中说:“科学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它被分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取决于人类理解的局限性,而不是事物的本质。”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问题和需求也是一个复杂的身体,单一的科学研究和复杂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和错位,为跨学科研究创造了条件,这是教育经济和管理的核心价值的体现。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应走问题中心的科学发展路线,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独特的学科培训,建立具有跨学科特色的知识、制度、规范和组织的完整体系。因此,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应以问题为中心,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更紧密地联系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更多地将教育、经济、管理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价值,使科学服务于实际工作。
(2)外部生存:建立学科点建设评价和动态调整体系
硕士学位作为实现专业学科教学的实体组织,既能体现专业本身的发展成熟度,又能体现教育界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经济对专业的需求。自1997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成立以来,随着研究生招生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身的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在增加。在我国主要省份现有的94个硕士学位点中,师范院校27所,占29%;有67所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占71%(见表4)。
随着2002年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发展,大量二级学科由学校自主设置。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要求发展首先要规范学科点的设置,引入学科评价和动态调整制度,适者生存。
通过对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评价,对不能通过评价的学位点进行整改,不能在整改期内再次通过评价的学位点撤销办学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