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困境

中国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本身就有一个问题: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由于西方科学W主义学校教育的缺点,还是西方人文教育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还是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断裂。鉴于现代中国传统教育以学院教育为重要形式,其人文精神或特征的重要性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复兴学院人文教育自然成为这个问题领域的答案之一。然而,由于当代文化时代的断裂和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空间隔离,学院能否承担中国现代人文教育的使命,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现代困境: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民族传统人文教育与西方现代人文教育的双重冲突。


面对这种现代困境,“学院”的繁荣只有象征形式的虚拟空化倾向,缺乏实质性的精神内容和现实生存的活力。作为许多文化符号的意义集合,其古代人文教育意义上的现代创造已成为文化复兴的关键。为此,利用文化符号理论探索学院人文教育所面临的现代困境及其解决方案,寻求理论上的可能性。这一理论假设是基于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文化符号体系。无论原有的文化符号体系遭到多大的破坏和损失,它总是以现代人的人文精神需求为动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和重生。


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困境:传统文化符合空间的断层和破碎


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困境不应该是一个可以建立的命题,但由于现代以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学院教育的断裂与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可能性,可以形成一个需要探索的命题。核心问题是:学院与现代人文教育有什么关系?一方面,学院是以人文精神为主要本色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任何人文教育都需要一定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环境。学院的人文教育是这种历史传统和民族性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链接中可以看出,现代学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下降和文化品味下降是由于缺乏像学院这样适当的人文教育环境。因此,复兴学院及其人文教育可以被视为现代教育创新的新思路或有益尝试,其重点是复活“学院”及其教育的人文精神。然而,自清末以来,学院一直被重视科学主义的西方学校所取代和废除,直到几代人的文化和历史缺陷出现在当代,当代人无法感知历史上的学院文化。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在现代中国的逐步建立,学院制度被废除。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这种宝贵的文化精髓并没有成为中国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学院历史上的人文教育风格能否在现代生活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仍是一个问题。①对此,从近年来建立现代学院的现象可以看出。例如,私人学院效仿古代学院,远离城市,偏离山区,中国古代著名的五所学院位于山川之中,除了活泼的开始,很少有人关心;一些著名大学在学校,让学生只感到新鲜,仍然投入更多的精力进入现代大学的生活方式;一些复兴活动仅限于修复学院,或让学生穿古装举行孔子纪念仪式,或故意恢复一些古代学院教育形式,如说话、回答,或开设“阅读”教育课程等。这些复兴活动要么简单僵化地恢复了古代学院教育形式的一些片段,要么只是模仿古代学院建筑特色形式、选址特征及其学术或教育的一般形式。虽然其基本的精神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值得肯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中国学院真正的教育理想和人文精神相去甚远。表面上看,学院作为一种“古董”传统文化已经不合适,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的历史现实,以恢复曾经辉煌的学院文化。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的一般观点,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因为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缺陷是学院文化复兴面临现代困境的根本本质。此外,这一本质反映在(文化)符号上的缺陷已成为现代困境的根源。这种(文化)符号的缺陷是如何导致学院人文及其教育复兴的现代困境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逐层理解:符号空间的断层、符号价值及其审美断层。


正如尤里?洛特曼说:“没有一种符号机制能孤立地在真空中工作。。。符号的空间是其运行的必要条件。[1]因此,符号必须融入到特定时空的人类现实生活中,才能运行产生符号意义的机制。符号属于特定空间的符号,是一种机制性的有机存在。“符号形成文本,文本形成文化,文化形成符号圈。[2]根据这一符号理论,学院文化是以符号空间为表达方式的文化空间,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符号圈的子符号圈。其文本可以表现为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书籍、仪式、行为、图像等符号系统。虽然它们相对独立,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例如,学院的仪式会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风格,学院的建筑风格会影响人们的感知。纵向上,符号系统有自己的记忆,尤其体现在文本的历史感上。比如古代文物的出土,可以通过与现代符号系统的“碰撞”产生新的符号意义,当然也可能因为符号系统的独立性而无法解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一座建筑会产生新的符号意义,进入符号空间进行交流,影响其他符号系统。几千年积累的岳麓书院已经成为文化标志的一个例子;古籍直到几千年后仍然发挥着符号意义的作用,尤其是学院的经济教育。可见,单个文本必须进入特定的符号空间,并与这个符号空间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号空间或符号圈,在时空的延伸中,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然而,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在救亡和革命中被迫拖入现代进程②,而且是照搬西方现代性存在诸多科学主义弊端,未能实现“传统现代化”。这就冲击了传统文化中符号空间的连贯性,出现了符号空间的断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院文化自然无法逃脱这种影响后的缺陷,甚至被直接废除,失去了符号空间的连贯性,其符号、文本和文化失去了符号空间的载体,符号空间是符号、文本和文化运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因此,有一个巨大的符号空间断层,体现在大学人文教育与现代学校人文教育和西方科学教育之间的符号(意义上)沟通障碍和冲突上。面对学院的各种文化符号,我们无法用今天的标准语言和科学语言来解读。比如今天的白话语无法解读《易经》等文言文的完整意义,西医无法完全解读中医,实验心理学无法解读心理学,这是学院人文教育现代困境最基本的事实和根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