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PP研发与应用问题分析
1.教育APP用户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的问题
教育APP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选择移动设备学习,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内容资源,更在于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又能迎合无线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触摸屏智能设备的习惯。广大学习者普遍重视APP的图形界面特征。图形界面设计不仅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良好的界面设计也让学习者一目了然地对资源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定位自己的需求并开始学习。比如适合孩子的教育APP选择符合童心的界面设计,不要有更多的文字。友好的人机交互和灵活的操作模式将使学习者更加享受。一个好的教育APP设计应该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保持教育内容的独特性和用户体验技术的创新,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进行更多的市场调研和访问。
2.教育APP产品良莠不齐,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
教育APP数量持续增加,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渐多样化,但教育APP产品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教育应用大多是免费的,开发成本低,缺乏高质量内容的支持。目前,国内用户的支付意识还比较薄弱,更注重免费教育APP资源。目前,教育应用总数已超过7万,排名靠前的教育应用几乎不是由教育技术人员创造的[6],而是来自公司的技术人员。大多数开发公司都是具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公司。开发人员没有接受过教育技术专业的学习,对教育的理解和理解严重不足,对教育APP功能设计和内容设计的早期分析不足,大多将传统内容复制到移动终端[6]。因此,教育应用开发人员应努力提高教育应用产品的创新性和专业性,积极引进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参与设计,建立高质量的研发团队,结合教育应用的教育性、社会性和游戏性。此外,在教育应用主题的选择上还有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支持,APP提供的知识内容是否准确,是否与学校知识挂钩,是否有助于孩子以后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庞大的数据支持将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育APP的内容系统设计与质量评价
分析现有教育应用的主题分布,语言阅读排名第一,综合教育排名第二,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比例最小[2],各应用主题的整体分布严重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儿童教育中的“偏科”现象。随着80后、90后逐渐“升级”为家长,他们更加注重孩子教育的全面学习、认知能力和智力情感的发展。在2016年最有价值、最有用的教育应用榜上,一些新的教育应用让人眼前一亮,如“高考志愿填报”教育应用、“高考帮助”、“乐学高考志愿”、“完美志愿者”等[8],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角度设计了教育应用程序的内容系统,准确定位考生和家长的迫切需求,为应用程序提供巨大的数据支持,使考生在填写志愿者时更有针对性和可预测性。提高教育应用程序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应用服务产品。目前,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移动设备不适合长时间观看或阅读,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视力,增加疲劳。因此,将以往完整的教学内容作为适当的片段或摘要呈现,将“完整”知识块转化为“碎片化”知识进行提取和细化。目前,我国对教育应用质量的评价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缺乏专业的评价标准,只能根据用户评分和评论次数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学习者不能尽快选择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4.教育APP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
移动学习资源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和增长知识,零碎时间也能实现很大的价值。为了促进学习的多样性和用户粘性,教育应用程序会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如游戏和社交功能,这很容易引起学习者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控制娱乐元素与学习的平衡,逐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自制力强的成年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小。但毕竟学习需求的主流群体还是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中小学生,很难掌握APP中娱乐元素与学习的平衡点。其次,如果长期使用平板电脑,儿童缺乏锻炼、沟通,可能患有感觉整合障碍,容易导致粗心、记忆力差、单词不满意、协调性差、孤僻、视力丧失等行为障碍。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影响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趣的教育应用程序很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而过于“僵化”的应用程序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教育应用程序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外部动机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放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