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1)重视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建立各方参与制度,以开放信息服务为技术支持
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和各种问题,政府、大学、雇主、社会团体应认识到构建研究生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并参与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同时开放研究生职业信息服务,开放新媒体技术回答问题和指导。研究生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政府、大学、雇主、社会团体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技术支持,建立金字塔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如图4所示。
政府、大学、雇主和社会团体可以相互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开发相关的网站和系统。雇主为研究生开放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研究生通过这种简单、常见、易于查询和搜索的方式了解行业领域、公司背景、工作需求等,为研究生树立专业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完善研究生群体,建立“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价”教育模式,建立导师团队专业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细化研究生群体,全程控制研究生专业技能、实践、价值观、思想心理发展,根据研究生特点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如图5所示。
1.按类别细化研究生组进行职业教育指导
目前,研究生的背景更为复杂,如生源更广、专业跨度更大、教育资源不平衡等。同时,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多样,个性鲜明。因此,应根据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导师,并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细分,如专业技能、生源等,在教育指导的三个学年内进行动态调整,分别设计重点,提供个性化、贴近需求的职业指导。
2.构建“课程教育+动态评价”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研究生职业规划仅作为讲座开设,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职业规划课程空缺。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期望较高,为62.10%。因此,建议高校结合研究生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必修课。课程设置时间为“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价”,构建全过程特色“2+1”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从研究生入学开展为期2学年的“理论(主课)+实践”课程教育,第三学年增加“一对一跟踪职业动态评价”,动态跟踪,实时调整研究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内容和方向。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实现。用人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现场参观、考察、实习的学习机会。研究生通过实践准确规划职业生涯。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实现企业、高校、社会、研究生双赢。研究生职业规划是研究生学位的必修课,使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贯穿研究生培训,将职业规划意识融入研究生思维,使研究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职业,获得什么技能。作为一门长期伴随研究生的必修课,贯穿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课程学习中回答问题,有序安排和解决各种问题,满足大多数研究生的需求。
3.建立导师团队,建立专业指导团队
导师是研究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多重导师。他们在理论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高达63%的研究生在选择职业咨询时会选择向导师寻求帮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许多科研项目或其他原因,导师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和持续时间为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现阶段,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侧重于“学习”而不是“导师”。导师无法满足当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规划的双重需求。因此,在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导学”关系中,导师团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团队实力。
除专业性强、学科相近或交叉的“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或“校内教授+校内教师”外,导师团队的建设还应配备高校教师和政府相关就业指导员。系教师了解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能够动态把握研究生的思维动态。政府相关就业指导员了解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可邀请他们定期举办讲座,分享就业和行业信息,协助导师和系教师传授职业教育方法。建立“专业技能强的导师+系教师+政府就业指导员”的导师团队,可以更好地分享信息,动态掌握研究生的学术、学术、兴趣、职业需求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实力,从“理论+实践+职业规划教育”的角度构建研究生职业教育体系。
由于我国研究生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低,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虽然有所改善,但研究生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整体不容乐观。针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提出了“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价”的教育模式。这种长期、全过程的一对一跟踪辅导模式,可以将职业规划从头到尾融入研究生思维,激发其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坚定实现职业目标的决心。同时,还创新性地提出建设“专业技能强的导师+系教师+政府就业指导员”的专业团队,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建立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对提高现阶段就业、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输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是提高研究生就业就业成功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