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会计基本资格证书的必修课之一。近年来,会计硕士学位(MPAcc)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未来各行各业的中高层财务人员,如何有效开展职业伦理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我国会计硕士职业伦理教育发展现状
1.会计职业伦理课程普遍缺失。数据显示,美国高校在各行业开展职业伦理教育已经非常普遍。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学院的伦理教育普遍达到90%[2]。目前,我国只有16.3%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会计伦理课程,多为选修课。笔者的调查还发现,除了高校更注重职业伦理教育外,普通高校甚至一些名校和重点金融院校的本科阶段都没有这门课程;或者曾经是必修课,逐渐转变为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本科阶段的缺失,加上跨学科R禁忌使会计硕士(以下简称会计硕士)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重要。然而,目前关于会计硕士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论文屈指可数,似乎重视不够。
2.会计硕士职业伦理课程的发展历程。在我国会计硕士发展初期,没有职业伦理课程。各学校以专题讲座、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存在。之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必修课阶段。课程名称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部分学校为“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相似;目前,MPACC教育执行委员会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程名称为“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内容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定,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内容从课程名称一目了然。相比之下,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并不容易精彩,一般被认为是不做假账。在硕士阶段,很容易感到疲倦,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不与时俱进,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会计硕士职业伦理教育内容拓展
1.扩大会计硕士职业伦理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否继续“老调重弹”?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职业伦理教育的深入需求。与大专、本科培训不同,高校会计硕士培训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出纳或记账员,也不是熟练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这些研究生将来(或已经)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经营,或从事审计、投融资工作,或成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企业总经理的右臂;作为未来(或已经)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中高层管理需要宏观视野,遵守各行各业的经营伦理规范,帮助其单位开拓新领域。因此,在硕士阶段,我们只教育他们“不做假账”、“不偷国税”是完全不够的。在职业伦理的培养上,要在上述基本职业伦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和拓展,正确认识财富观,树立社会责任感。
同时,会计专业的特点需要对各行业的伦理道德有一定的了解,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有更深的了解。
2.会计硕士职业伦理教育拓展内容。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和会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职业伦理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除了诚信经营、避免财务欺诈等相关内容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首先,从不同行业开始的案例伦理教育。会计工作将深入到各行各业,因此在学习阶段,需要对各行业的管理伦理、投融资伦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会计硕士职业伦理教学中,应涵盖不同行业的伦理基础和案例分析,以探索对职业伦理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我试图围绕民生产业和工程建设产业的伦理问题展开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可以让不同行业的在职学生交流他们的行业伦理问题。
二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当前重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扩大会计硕士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学习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政策,在国内外投融资管理中具有远见。
三是引进优秀的中国传统财富观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财富观、伦理思想和实践。以大学为例,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人不反对爱财。绅士可以爱钱,只要他们通过严肃的职业和正常的渠道;如何看待财富与道德的本末关系:“美德也是,财富也是”;“财富聚集分散,财富分散分散”探讨了分散财富、财富和吝啬与人心的关系。另一个例子是财富在转移过程中的规则:“货物违背进入,也违背出来”,即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的财富,它也会以不合理的方式流失。通过中国财富观理论与正反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年轻学生意识到自我修养、家庭和企业的联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深入探索和探讨。
3、营造全民道德环境,减轻财务人员职业压力
会计是“好找工作的职业”、“越老越受欢迎”,但与钱打交道的职业,风险与收益并存。它还承受着内外并存的压力和诱惑。在会计职业生涯中,遇到相关的“难题”并不少见。统计显示,54%的会计从业人员会主动指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84.4%的人认为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往往让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在一些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单位,财务人员承受着各种外部职业压力,如上级或客户的压力,帮助上级找到发票报销一些不合规业务、礼品、餐饮等,也在商业零售企业,客户要求会计人员开具非实际购买商品的发票;客户要求公司出具“漂亮”报表审计报告;或者为企业的发展争取空间,需要尽可能减少税收点、税收基础。有些是老板要求的,有些是“为了企业经营的需要”,有些是想留住客户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们结合案例来讨论:当财务人员面临外部压力,甚至可能“失去工作”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有些学生坚决说不同的污染,不是恶;有些学生认为先说服老板,后果严重,真的不能达成共识,辞职,到正式守法,制度健全的企业工作;有些学生说,首先说服上级,真的不能按照老板的要求做,但清楚地理解他们的初衷不是假账户,立场明确,这是被迫的,所以有问题,他们不承担责任;一些学生说,工作很难找到,这种事情无处不在,领导老板让怎么做!违心做这些事,真的很难过,没有良心,但又要生存啊!一些学生说,当他们在实习期间接触到一些财务人员时,他们对这样的事情并不感到惊讶和担忧,他们也担心自己将来是否会如此普遍。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财务人员的问题是外部环境压力造成的,诱惑的内在原因是主要原因。当然,个人很难改变环境。在这方面,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认为,伦理教育不仅要教育专业人士,还要覆盖整个社会,需要共建伦理道德环境。全民要认识到,欺诈的恶性循环,进入互害社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会计硕士的职业伦理教育内容要从常规不做假账、诚信经营扩展到了解各行业的经营伦理;并注重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拓展思路也可以为经济管理硕士的职业伦理教育提供参考。
其次,无论硕士还是硕士,都要全面推进硕士生职业伦理公共必修课教育,这是提高各行业职业伦理和全民伦理素养的要求。
第三,要注重标本兼治,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
最后,建议颁布保护会计师的条款,行业协会可以积极参与保护会计师,避免外部压力,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也是世界各国开展职业教育的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