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挫折教育。中国传统挫折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本质。中华民族能够经历许多灾难、自我完善和辉煌的原因与这些本质内容的科学指导密切相关。针对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院长熊丙奇呼吁家长和学校采取行动,至少“告诉孩子一些基本原则和底线,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真正进入学校,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提高思想,学会生存,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越来越引起学校和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许多地方和学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分阶段的成果。其主要意义如下:
(1)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高素质的人才。如果你甚至没有生命,你怎么能有高质量呢?生命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成功和成年人,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内在的和谐成长,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灾难的坚强品格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的爱、感激和责任感。其基本概念体现在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中,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将“生活、生存、生活”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环节,形成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这些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W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生活的人可以生存。”通过生活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自然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和生活过程的进步和曲折,了解生活的价值,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善待生活挫折,然后学会尊重、关心和欣赏他人的生活,最终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珍惜自己,关心他人,造福社会。
(3)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有利于避免青少年自杀或他杀事件的发生
由于青少年心理脆弱,承受能力薄弱,思想困惑、学习压力、情感挫折、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各种不快乐,都可能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他们冒险选择自杀,或者因为个人的愤怒和焦虑而伤害他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活,增强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教师要真诚冷静地与学生讨论挫折和生活的话题,教育学生明白生活来之不易。一个人的生活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家庭和社会;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会经历很多困难、挫折和失败。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积极平和地面对危机,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各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