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之路。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2007年大学生创业人数为1.2%,到2014年,这一数值翻了一番,增长到2.9%。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专注于餐饮、销售、创新创意驱动、互联网共享服务等行业,这远远超过了传统IT行业创业的比例。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大众创业创新,不仅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迂回道路,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援助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大学建立有效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积极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科技成果、创新创意服务人们生活,实现创新驱动,提高生产力。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大众创业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各大高校都加强了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席卷全国,无数大学生参与其中。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仍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大学作为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应在大学广泛开展。然而,目前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常只是学生职业规划,形式相对单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是“纸上谈话”,不能塑造学生成为创新综合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形成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一是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材,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发展的需要;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反映梯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和年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一般来说,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虽然高校加强了学生接触社会的实践培训,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创业经验和经验是不可能的。面对即将进入社会创业的各种困难,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和抵触。这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但大多数创业课程教师只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基础,很少有自主创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可行的创业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