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实践教育的若干意见
1.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地位越来越尴尬。高校不能充分发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作用,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自2000年大学扩大招生以来,我国约有300所高职院校被提升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本科院校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有的是工程技术院校,有的是师范院校。目前,这类院校正从“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院校转变。
由于人才和岗位的不平衡,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处于就业状态。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应运而生。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占绝大多数,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然而,企业更愿意接受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员工,这也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原因。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施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有利于为地方本科院校找到新的定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企业的加入将帮助高校重新焕发活力,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高校参与企业发展,有助于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同时,企业还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
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已成为促进校企合作与产教一体化的关键。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还不完善。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等第三方的参与,企业被动地与高校合作。这样,一些企业肯定会对高校失去兴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校企合作模式的自然破裂。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充分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就要完善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调动企业活力,积极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积极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需要国家、政府、企业、高校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2.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当代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优秀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防止工程教育教师的非工业化。就教师教学质量而言,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由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生组成。这些教育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工程实践教育知识、实践经验和积极创新的能力。如今,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前提是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教育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高校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教师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工程实践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工程实践教师到企业考察学习。同时,高校要经常与企业沟通,聘请一批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担任临时教师,引导大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积极吸收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参观企业实习。
3.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参差不齐,教育部直属高校与部分省属地方高校在工程实践资金投入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一些西部高校与东南沿海地区在工程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这也导致西部高校在教育条件方面在其他高校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家应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的资金投入,高校应致力于发展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确保每个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良好的工程实践教育。
4. 吸收国外工程实践经验学习国外工程实践经验
国外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可以认为国外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上的。例如,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国家。德国本科教育分为基础理论教育和工程实践。只有完成这两个环节,我们才能顺利毕业。中国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壮大自身实力,积累先进实践经验,寻找适合中国发展的教学模式。学习一些优秀的海外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思维。
5.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平衡,加强对工程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