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量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和殷切期望,也是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和任务[1]。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提出了“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优秀计划”旨在对当前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计划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按照一般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实现行业企业对培训过程的深入参与,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一、传统工程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的束缚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观念的束缚、制度的束缚、资源的束缚都制约着改革创新的步伐[4]。观念的束缚体现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办学理念的缺失,对培养目标定位和如何培养缺乏理性思考;制度的束缚不仅体现在学校自主权薄弱,还体现在教师学术权力的不足上,削弱了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和能力;资源的约束不仅体现在教育经费的短缺上,更体现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优质课程资源的短缺上。
(2)单一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需求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弱、批判性思维能力弱等问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在优秀计划3+1培训模式下,即3年在校学习,在企业实习一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导致课程教学计划从4年减少到3年,学生课时压力大,基础掌握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联系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
(3)教学体系不健全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缺乏“工程”和“创新”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受教育投资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受到企业参与人才培训的热情、实用主义、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基于机电复合“优秀工程师”培训定位和特点,充分发挥理事会制度模式的灵活独立优势,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全面、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体系,通过课外、校外、导师、项目组体系和大学生竞赛,有效实施培训环节和实施计划,是当前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工程实践培训模式改革创新
(一)企业化改革
为了避免培养只能“纸上谈兵”的工程师,许多高校注重创新机制,让企业深入参与培训过程。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六大优势专业启动试点,采用“4年本科+2.5年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以企业项目为主导,实行产学研联合培训“双导师”制度,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和企业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参与计划的学生必须确保企业培训的时间;参与计划的教师也进行了改革,鼓励在职教师体验企业的工程实践,了解企业的需求。
(2)国际化改革
“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使几乎所有参与试点的大学都以培养“国际通用工程人才”为重要目标。例如,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大学之一。其改革包括七个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100所高水平大学、300家企业和500所中学建立了人才选拔和培训的合作机制。据了解,教育部正在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制定中国工程人才培训的一般质量标准,参照国际通用标准对“优秀计划”的人才培训质量进行评价。
(3)加强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堂通过优秀工程师培训计划注重理论体系建设的共同培训,课外结合全国和省大学生“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力学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实施探究型个性化教学,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为有余力学习的优秀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当地企业项目的发展需要组织参与。
三、建设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1)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以工程创新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机械工程“优秀工程师”培训计划强调“机电+综合”。机电一体化综合主线是重点和特点,旨在通过机电一体化综合主线的教学与实践,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整合,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拓展和培养,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机械工程师。
(2)搭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平台
建立教学实践平台是支持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实践教学的保证。邀请和接受企业单位进入校园,真正参与高校教学、科研和校园活动,在校园内建立实践平台,提高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教学实践平台实现了实践与教学环节的无缝联系,使实践平台真正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培养中发挥作用,将实践作为检验教学、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3)校企一体化,建立资源互补、模式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
借助企业工程优势,有效整合校园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实力,加强校园实践教学与科研资源与企业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现代机械人才。以“优秀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构建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整合的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建立校企联合指导培训的新模式。
四、结束语
“卓越计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是优秀工程师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也是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培养模式是实现优秀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等教育要面对国家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形成促进和保障我国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我国多层次、全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和有志青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