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倡导繁荣、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奉献、诚信、友好,积极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业是民生的基础。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就业人员,其就业情况受到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经济普遍处于下行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理解和主观行动,是全面促进就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实现就业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现状主要包括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体系有待完善、教育队伍专业化不强、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等。首先,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目标需要明确。我国高校职业观教育不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而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压力下出现的。目前,大多数高校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目的,但在实际情况下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种高校教育只是对外界就业压力的反应。此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只注重对求职技术、面试技能等问题的分析,忽视了职业观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总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还没有明确的规划,教育目标也不明确。
二是大学生职业观教育内容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大多数高校的职业观教育课程由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难免重复,学科建设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职业观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影响高校职业观教育,不利于职业观教育的发展。
三是大学生职业观教育队伍专业化不强。目前,许多高校没有与职业观教育相关的专属负责部门和专职教师,而是由学校就业办公室等相关机构负责。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服务,如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毕业生派遣等,对就业观念的教育重点较少,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就业观教育教师普遍薄弱。许多教师是从事党政工作的管理者或辅导员,缺乏就业观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场实践经验,日常工作事务较多,职业观教育分配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观的教育效果。
第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只通过教师的单向教学,缺乏启发式教学或互动式教学,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简单陈述案例,不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案例存在的问题和意义,缺乏评论和参与评论的环节。此外,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教材不完善,不能为教师提供实际指导,不利于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