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学习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指导、就业教育和培训,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深化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习和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实施系统、全面的教育活动[1]。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珀的说法(Donald E.Super)根据职业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正处于职业选择和适应阶段,是职业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2]。
构建可行的职业教育体系
1.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课程体系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的主题,兼顾职业意识启蒙、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技能的综合塑造。在内容设计方面,实行“以课程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评价和咨询为特色,以精品讲座为补充,以就业实习和实践为辅助,以职业指导团队为保障”的职业教育体系。课程教育分为通识模块和个性模块。以2013年本科课程计划为例,通识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如纺织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大学学习、生活适应和调整;个性模块,根据研究生考试专业准备、公务员专业现状和就业要求等职业发展路径。实施“科研导师+导师”模式,提高学生探索专业的积极性。积极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近65%的学生参加了该计划,包括纺织学术报告、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表达能力培训、科技创新优秀成果答辩、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帮助学生拓展创新素质。依托“达生大讲堂”,学院开通了学业向职业发展的直通车。“大胜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企业高管围绕纺织行业前沿、创业经验分享、职业规划、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国际人才培养等进行专题报告。
2.构建职业教育全过程教育体系
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侧重点、循序渐进,逐步构建相对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一年级重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必修课。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可以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教学内容应安排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学术规划、社区体验、自我理解、人际技能等模块。新生入学之初,注重探索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潜力,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岗位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等专业认知、体验和感悟,四年一贯,为终身就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二年级侧重于职业道路探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锻炼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目标专业能力,增强自我管理和专业素质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冲突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职业探索、人员匹配等内容,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终身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潜力发展。三、四年级重点开展基于职业发展实践的必修课。例如,就业指导、入学指导和创业指导,通过专业经验和特殊经验,教授简历制作、个人礼仪和求职技能、就业权益、出国留学、创业指导等知识,引导学生改变角色,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高持久就业技能,最终实现规划目标。
3.构建职业教育立体教学模式
职业管理的实用性和个人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既不是理论课程,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探索了教学模式的大力改革,从“教师讲、学生听”向“学生问、老师答”的转变,注重实习、实践和实际效果。各班设立“职业发展委员会成员”,负责职业课程的选择、需求统计、课程评价等工作,鼓励职业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学院开发了多个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训营项目:一是“学术”职业培训项目(高级人才培训营)主要包括“挑战杯”等校内外学生科研项目培训指导、研究生考试能力培训、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基本学术素质培训。二是“国际”职业培训项目(海外交流人才俱乐部)包括留学政策和项目介绍、留学准备认知、语言考试培训、假期海外留学项目等。第三,“应用”职业培训项目(顶尖人才培训营)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同方向,计算机、会计、商务英语、普通话资格考试培训、组织职业规划竞赛、公务员考试培训、就业笔试、面试、工作场所模拟、带薪实习直接为学生职业发展培训项目服务。四是“创业型”职业培训项目(优秀人才培训营)打造“平民化”创业孵化平台和创业培训,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与校外资源合作孵化培育创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