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在舞蹈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舞蹈是一种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表演艺术,现在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舞蹈表演往往通过舞者的特定身体动作来表达美,传达相应的感受。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舞蹈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身体动作,而忽视了思想情感的表达,往往表现出思维僵化、风格匮乏、形神分离。当然,这些问题离不开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因此,如何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脑结合了各种复杂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这个思维过程是完整和系统的,不仅是简单思维形式的叠加,而且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生理和心理基础。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思维与主体的知识储备成正比。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积累的知识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有创造力;其次,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生理反应,需要基于一定的生理条件。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人脑中客观现实的形象。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是一个独特的思维过程,与人脑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第三,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心理状态,随着情感、目标、兴趣的产生而不断发展。以上是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根据舞蹈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在舞蹈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1、以动作感知为基础


根据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领域,个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先于创造力,良好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取得巨大的成就。舞蹈领域也是如此。学习舞蹈也需要我们利用自己的各种器官不断感受和思考要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感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感受到舞蹈的“形状”、“气”、“神”。


(1)形状的展示


“形状”包括形式、姿势和动作,是舞蹈的外在表达形式,形状的展示往往受到重心、体型、肌肉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有错误的想法,不注重基本技能,但盲目追求花哨的动作;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细节,长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舞蹈动作的美。在舞蹈教学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形状”的塑造。在学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追求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有坚实的基础后逐步取得突破。舞蹈学习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学生和教师也应该保持耐心,锻炼良好的基础,以便不断实现定性的飞跃,最终实现舞蹈对“形状”的追求。


(2)把握气体


“气”是舞蹈学习中的另一个目标,即合理把握呼吸。古人有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纵观古今中外对舞蹈的追求,很容易发现“气”的应用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东西方舞蹈都强调“沉”、“蹲”、“缩”、“松”时要吐,而“起”时要吐、“跳”、“伸”、“张”要吸,合理把握呼吸在舞蹈表演中非常重要。在芭蕾舞中,“阿拉贝斯”的动作要求上半身的倾斜不要过度,而这一动作的实现需要呼吸的密切配合。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动作的要点,还要亲自示范,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对象,从而不断进步。把握“气”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能合理把握呼吸,就能轻松完成许多困难的动作,增加动作的美感。


(3)神的表达


“上帝”的表达是指在舞蹈过程中表达情感、思想和情感的表达。20世纪40年代,西方舞蹈家摩斯曾提出,在舞蹈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的展示,而不是在脸上表达太多的情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舞蹈中不需要传达情感。相反,摩斯的判断只是强调舞蹈应该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展示性,而不是舞蹈不应该传达情感。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中,情感和表情相对开放,如传统的民间舞蹈秧歌。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表演动作千变万化。在舞蹈学习中,只有不断感受这些肢体语言,积极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


二是以启发性教育为核心


在学生对舞蹈动作有了直观的感知之后,教师应该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为教学重点。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与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同,舞蹈教学应在更注重身体动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最终成为既有技能、能力又能创造和表达的舞蹈人才。教师应善于有利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把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启发性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就很容易把精力放在这件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短期学习会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长期学习无法摆脱枯燥和艰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舞蹈学习保持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他们会形成对教师的依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要注意解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这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积极融入其中,让学生“敢问”。此外,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问”。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安排曲目,让他们自己学习,不断发现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最终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3)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是指由以往活动的影响引起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甚至严重威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舞蹈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放弃思维模式,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不同的学科知识。例如,将艺术、文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引入舞蹈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提供创造力的源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