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政策促进平等教育机会
印度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且,印度人口众多,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特点使其人口构成非常复杂。再加上殖民统治的残余影响,印度教育在不同层次、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印度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充分照顾不同地区和阶级的教育机会和权利。
印度联邦政府通常根据严重不平衡地区的教育发展来确定其教育政策。一方面,地方教育由各国通过“地方分权”负责,各国有权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另一方面,联邦政府不断增加对落后教育地区的资助和指导,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例如:在1980年―1985年,联邦政府专门拨款2.5亿卢比,解决教育落后地区大量儿童无法入学的问题。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改变妇女的低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包括广泛吸收妇女,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并在教育中实施男女平等政策。1959年 2000年,印度还成立了全国妇女教育委员会,负责妇女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印度适龄女孩的比例逐年增加,5人~15岁女孩的入学率从1970年的35%提高到1975年的38%,从1980年提高到41%[8]44以后,印度各邦还制定了多种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女子学校、免费文具书籍、免费校服、免费午餐、设立女生出勤奖学金等,积极支持女子教育。
为了保护每个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印度联邦政府为农村儿童、女孩、部落儿童和名单上的种姓儿童推出了各种政府补偿教育计划。
1.非正规教育保障计划。该计划于1974 年由印度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主要关注那些6~14 因各种原因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的失学儿童。印度联邦政府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为社会落后阶层的儿童提供相关的课程和教育设施,以获得重新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该计划还通过建立季节性学校、开展校外营地活动、建立流动性教师制度、对失学儿童进行再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基础教育学业[14]。该计划在1979年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1980学年印度只有非正规教育中心28 730个,而1992―1993学年,非正规教育中心已发展到237万个。印度联邦政府从1991到1994 年,共建非正规教育中心约27万个,约675万个,在这些非正规教育中心学习[15]257万名儿童。
2、操作黑板计划。1986年,印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操作黑板计划”。该计划政府专注于解决为初等学校增加最基本的校园设施、设备和教师的问题。该计划规定,初等教育学校至少有两个大教室,以及最基本的教学和学习材料,包括黑板、地图、图表、书籍、乐器、玩具、游戏设备和劳动实习工具。同时,每所学校至少有两名教师,尽可能确保其中一名是女教师。“在1987年―1988年,印度分别在20%的地方开发区或自治区实施了黑板操作计划,1988年―1989 年达30%,1989―1990年达到50%。项目1987年。―1988年的资金是10亿卢比,用于1720个学区的112 100所学校。”[16]730印度联邦政府为该计划拨款62亿卢比,各邦政府承担98亿卢比。
3.县级初等教育计划。1994年 2008年8月,印度实施了由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英国国际发展部、荷兰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县级初等教育计划”。该计划下放了印度农村基础教育的权限,并通过制定适合各地区情况的具体计划来发展基础教育。“该项目主要包括建立教室和新校舍、建立非正式或替代学校教育中心、任命新教师、建立儿童早期教育中心、加强国家教育研究培训委员会和县教育培训机构的实力。此外,还包括教师培训、教师学习材料的发展、女孩、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加强。它还包括两项新措施,即为残疾儿童提供综合教育和远程教育。”[11]
4.国家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印度政府于 1995 全国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又称午餐计划)于2000年正式启动。该计划重点改善初中生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营养状况,以提高入学率、保留率和出勤率。实施情况是:联邦政府每天为全国所有一至五年级的小学生提供100克营养价值的免费熟食。“计划实施当年,印度政府共支出44亿卢比,涉及378个县的225 000所有学校的3 到1998年,350万小学生开支81.8亿卢比,使印度全国初中生收入1.1亿。”[17] 2006 该计划的拨款增长了80%,达到301亿卢比,为各邦学生的正常入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8]。 5.初级教育普及项目。2001年,印度政府正式启动初级教育普及项目。该计划特别注重加强困难地区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这些地区在职教师素质;此外,还有一个完整的残疾儿童教育计划。“教育普及的目标包括:到2003年,所有6年~14岁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保障计划中心或过渡课程教育;到2007年,所有607年~14岁儿童完成初中教育5年;到2010年,所有6年的儿童都将完成初中教育;~14岁儿童完成8年学校教育;教育公平的主要目标是消除2007年初等教育不同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异,2010年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2010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巩固。”[11]
本项目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按照1公里内各住宅建设教育设施的标准开设新学校。二是通过提供新教室、学校改进补贴等措施,促进学校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三是增派教师到短缺学校。第四,利用假期为从事初级教育的教师提供20天的培训。第五,为教育数据的发展提供补贴。同时,还为教育困难地区实施了教科书、计算机等免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