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传统“六年制”课程体系范式的不足

传统“六年制”课程体系范式的不足


虽然在过去六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六年制”农村音乐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充分体现了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然而,它本身所包含的缺点和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太庞大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体育素质和教育素质,传统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多学科的全覆盖,每门学科的课程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英语课程为例,开设了英语语音语调(1、2)、英语听说(一、二)、基础英语(1、2、3、4)和大学英语(1、2、3、4)等4门课程累计504小时。如此“高”课程导致课程组结构复杂,每周课时过多,课后完成作业和大量钢琴、声乐、舞蹈技能,对学生时间不够,不利于发展兴趣,广泛阅读、独立练习和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影响学生的独立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综合培训是否必须进行全面的发展?一般的发展必须得到全面的培训吗?


(2)课程体系比例失调


“六年制”农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五个学时比例存在几个问题。首先,通识课时达到54.1%,比例偏高。在没有高考压力的前提下,学习在于发展的需要。一般课程比例过大,课程过多,学生厌倦应对,不利于吸收消化,最终形成素质和能力。其次,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不足,课时比例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通识课程课时过多,留给专业课程的课时明显不足。三是专业选修课学分比例低,专业选修模块空间不足。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兴趣爱好的动力作用,有选择地开展课程学习和培训,需要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如果选课空间不足,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选课的要求,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范围和自由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专业技能课程失范


六年制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初中的起点,对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年龄优势,非常有利于演奏、唱歌、舞蹈等专业技能的形成。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传统的六年制专业课程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只开设了三门基础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和舞蹈课程。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开设基础声乐和钢琴课程,仅限于教师和教学设备。高校扩招以来,大部分师范音乐专业技能课程都是大班或小组授课,六年制也不例外,每门技能课程的每周课时都是两个课时。六年制学生的年龄优势是浪费,不能充分利用初中毕业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同时,专业技能课周课时不足与通识课周课时过多形成对比和矛盾。没有足够的专业培训时间,没有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和合理的专业教学过程,很难有效形成专业技能。


(4)学生缺乏专业思想和专业情感课程


六年制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情怀。他们申请定向师范并不完全是因为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认可。据调查,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可的整体水平并不高。[2]针对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六年制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情怀和教师信仰教育,促进学生认可教师职业。特别是在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环境恶劣、教师待遇差、收入低的就业条件下,学生不愿意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情怀和职业信念,最终达到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目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