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镇化作为中国的近邻,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教育改革作为促进其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0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值得中国教育深入研究的经验。2014年,中国提出了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改革,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计划系统梳理日本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改革,为中国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日本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过程
求技西洋,普及教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启动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封闭自卫的农业国家,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853年,“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封闭锁国的大门。1868年,日本推翻了德川幕府政权,占据了近300年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开启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1871年12月23日,日本派出岩仓使团出使欧美国家。经过对欧美国家经济、制度、文化等领域的全面调查研究,对不同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并付诸日本的改革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教育领域的改革。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的城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872年,日本颁布了《学制令》,规定适龄儿童6岁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分为四年、八年。由于当时日本国力有限,八年义务教育难以普及。1879年,日本颁布了《教育令》,将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缩短为四年。之后,日本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调整了义务教育模式。1880年,义务教育年限缩短至三年。1886年,日本颁布了《小学校令》,再次将初等教育年限确定为八年,分两段实施。前四年是义务教育阶段,强制适龄儿童入学;接下来的四年被称为高等小学,收取一定的费用。在明确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日本的初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据悉,1873年日本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仅为28%,1891年飙升至50.3%,1907年达到97.3%[1]。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仅40年就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
在普及教育措施的推动下,日本城镇化进程开始并迅速推进。在此期间,以棉纺织业为主要代表的非农业产业已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工厂聚集在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地。人口的不断聚集使上述地区成为日本重要的工商城市。据统计,1898~1918年,日本万人以下的城市从213个增加到510个,5万个~10万人的城市从12个增加到31个,10多万人的城市从8个增加到16个[2]。随着城市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1895年,只有12%的人居住在1万多人的城镇。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达到45%,超过1/4的人居住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3]。在日本城市化初期,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到53.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20.5%和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