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为城镇化快速推进提供人才支持

重视应用,发展实科和职业教育:为城镇化快速推进提供人才支持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发现德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学习,于是开始在中国实施以德国实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中等教育改革。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规定,设立六年制中等学校已成为日本现代中学发展的开始。日本除了改造学制外,还效仿西方建立实科学校,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1886年,日本颁布了《中学校令》,明确了中学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实业教育,另一种是为进入高校做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工业教育由普通中学实施,基础教育由高等中学实施。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通中学主要教授汉语、修身、书法、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农业、图片、唱歌、体操等学科,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高中实行分学科教育,主要开设文学、法律、科学、医学、农业、商业等学科,为进入大学做准备。到19世纪末,日本出现了一批农业、商业、徒工学校,工业教育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日本中等教育模式基本形成,分为中学(普通中学和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女子中学。中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日本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主要向德国学习,开始创办现代大学。1886年,日本颁布了《帝国大学令》,提出将国家创办的大学改为帝国大学,为日本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帝国大学遵循德国大学的模式,赋予大学科研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因此,帝国大学分为两部分:大学院和分科大学。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己任,分科大学主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术型人才。在该法令的指导下,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了京都、东北、九州、北海道、京城、台北、大阪、名古屋等帝国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1893年,日本著名教育家井上义担任文化部长。他提出“人民工业的知识是无形的资本,工业是富裕国家的基本条件”[5]。井上义作为访问西方国家的成员之一,主张效仿德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893年,日本颁布了《工业补习学校条例》,1894年颁布了《工业国库补贴法》,要求学龄学生在从事各种职业前先学习相关工业科目,并补贴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00年,明治政府以法令的形式颁布了《工业学校令》,规定工业学校的目的是对从事工业、农业、商业等工业的人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工业学校分为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业船舶学校、工业补习学校等。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制度已经正式建立。日本在实科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期间,大量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当时著名的四大工业带――阪神工业带、京滨工业带、北九州工业带、中京工业带集中。据统计,从1920~1930年,共有四分之一的日本人住在城市里,到1940年,日本城镇化率达到37.7%。二战后,日本恢复重建,城镇化步伐迅速恢复,到1950年恢复到37.3%。日本之所以能迅速从战争的泥潭中恢复过来,与其教育改革储备了大量的工业人才有很大关系。正是在这样一批人才的支持下,日本迅速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城市化发展开始了新的步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