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经验
(1)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在促进城镇化中的作用,把教育发展作为促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日本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出使团从欧美学习回来后,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性与其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日本立即开始学习西方国家(主要是德国)的教育发展经验。在城市化初期,日本非常重视普及教育,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很高的教育普及水平。到目前为止,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教育迅速普及。到了八九十年代,它已经成为一个大众教育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90%以上的适龄人口达到高中毕业水平,50%以上的适龄人口达到大学毕业水平[11]。可以看出,日本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正是日本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使日本能够顺利开启城市化。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它仍然可以在短短20多年内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二)重视教育公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城乡适龄儿童合法受教育权
日本对教育公平的重视根植于人们的意识形态意识,“无论是日本孩子还是父母,他们都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成功,如果不成功,只能表明他们的努力不够……如果孩子学习同样的东西,他们就会成为具有相同能力或能力的人”[12],因此日本特别重视教育过程中给每个孩子同样的教育条件和机会,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城乡学龄儿童的合法教育权利。例如,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从宪法到教育基本法,再到一些偏远地区的法律,如《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日本普遍采用的教师流动制度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偏远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权。此外,日本还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保障制度,合理分担教育责任。例如,日本的教育投资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约50%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2005年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进一步重申了国库1/2办学经费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和规模上差别不大,办学均等化程度高。各地区适龄青年的教育机会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有效促进了日本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注意人才结构与城镇化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日本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与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产业结构的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产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三大产业的比例为38.8:28.7:32.5、1956年以来,日本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第一产业比例持续下降,1989年降至2.9%;到1989年,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达到32.9%;到198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到60.8%[13]。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日本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综合学科分解,使学科与职业发展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经理、事务、信息处理、秘书、商业、贸易等,从1966年开始~1978年,学科种类从218种发展到251种,仅工业学科就达到117种[14]。学科的细化使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了更明确的就业方向,满足了日本城镇化后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日本城镇化的成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