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幼儿园由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陈鹤琴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单位教学方法。在陈鹤琴先生的启发下,鼓楼幼儿园的教师继承和发展了单位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单位教育课程,单位教育课程与陈鹤琴的理论密切相关。
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为了探索中国的幼儿园课程,陈鹤琴开设了鼓楼幼儿园。他在鼓楼幼儿园与张宗林先生合作,带领教师共同实践,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活教育课程,“自然和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课程以自然和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自然和社会学习。陈鹤琴先生认为,从书本上可以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要根据每学期幼儿教育的要求,按照季节性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要求,组织周围的自然或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关于自然,春夏秋冬,根据气候自然条件和公园内外自然条件,让儿童经常注意季节现象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活变化,丰富儿童知识,扩大儿童视野,使儿童对自然产生兴趣和爱好。在了解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可以从远到近利用社会资源,介绍孩子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比如孩子@教室、操场、活动室、玩具、幼儿园老师、厨房叔叔阿姨的劳动,可以让孩子们理解,成为教育资源;一些节日也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如春节、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可以组织儿童安排美丽的节日环境,组织儿童表演节目,让儿童了解节日的传统,也在节日活动中展示自己,得到情感培养。更远的资源是在社区里找到的。你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让孩子们了解社会上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之外的生活。经过参观讨论,丰富了孩子们对社会的理解。陈鹤琴先生提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当时以书本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教育挑战,也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将来一定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让孩子年轻时了解社会事物,可以增加适应社会的信心。社会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无论是来自幼儿园、家长还是社区,如果我们很好地筛选、组织和呈现给孩子,对孩子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鼓楼幼儿园的单元教育课程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它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密切相关。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单位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儿童完美的个性,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儿童的社会发展,注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陈鹤琴先生也说培养“人”,单位教育课程培养目标与陈鹤琴先生一致,单位教育课程增加了世界知识和信息知识,注重培养“世界人”,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教学方法方面,陈鹤琴先生特别强调儿童“做”,单位教育课程也特别注重让儿童在准备好的环境中操作和探索,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经验。在课程资源方面,陈鹤琴先生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单位教育课程的课程资源也来自大自然、社会和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社会课程资源,在单位教育课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与家长和社区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和社区丰富的资源,对孩子有价值,对孩子感兴趣。
从概念上讲,单位教育课程的安排充分考虑了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提前安排课程,为儿童的学习做准备,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发生变化,教师将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借助儿童更感兴趣的话题实现教学目标;单位教育课程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主要地位,教师为儿童创造的环境和材料将考虑让儿童有自己的操作、探索机会和动机,教师将根据不同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学习的主体是儿童,这与陈鹤琴先生的15个主张和17个教学原则的精神一致。从活动的选择来看,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其实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五个领域,但孩子的生活包括很多方面,教师很难在五个领域进行选择。因此,单位教育课程在五个领域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育内容细化为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体育、艺术、道德、习惯、游戏、环境、劳动、家园等13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几项有代表性的活动,并根据提供参考活动的时间表进行教育。从学习步骤的角度来看,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四个学习步骤,特别注重获得儿童的直接经验。单位教育课程在关注儿童直接经验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儿童的间接经验,因为儿童的组织概括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知识是分散的。如果不系统化,不利于随时提取经验。因此,教师帮助孩子提炼知识和经验,引导孩子梳理经验也非常重要。例如,四步教学方法的过程是:创造场景,提出问题,儿童自由操作→孩子们交流操作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孩子们再次交流经验,老师帮助孩子们总结经验,形成概念→孩子们用新的经验再次探索操作。简而言之,单元教育课程继承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