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业精神对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自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卓越工匠精神”以来,全国出现了“工匠精神”的学习趋势,一些媒体也将其列为2016年“十大新词”进行解读。那么工匠精神是什么呢?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精心雕刻和改进产品的精神。许多人都理解了它的内涵。虽然解释的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点――什么是奉献精神?
早在中国古代,“敬业”一词就在中国古代在《学记》中提出。南宋著名教育家朱子说:“敬业,专心致志于事业。“也就是说,敬业的人会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专心致志,勤奋拼搏,精益求精,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好。因此,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就是奉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一行,爱一行”。由此可见,敬业精神是一种在爱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的精神境界。倡导敬业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也是最佳绩效的有力保障,是员工的责任,荣誉的象征,是优秀员工的职业基准;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珍惜生命,珍惜未来,也是成功的基础;它也是当今社会倡导的职业素质之一。社会发展需要敬业精神,企业发展也需要敬业精神。在当今社会,敬业精神已被企业视为选拔人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在选择人才时,企业和市场不仅关注学生持有什么样的证书,更关注他们的个人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事实上,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差。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雇主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加上中等职业毕业生就业门槛低、可塑性大、实践能力强、工资要求低,所以中等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高于同一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忽视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指导和教育,特别是专业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自己的理解不清楚,自我期望过高,理想脱离客观现实,希望毕业后进入好单位;由于缺乏勤奋的精神和努力工作的心理准备,工作有点不满意,总是辞职,没有责任感,也喜欢把问题推给别人。例如,我教的许多毕业班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是盲目的,即将毕业,但没有特殊的技能,似乎什么都知道,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但不愿意做太简单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许多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不担心找到好工作;有些学生认为学习不重要,亲戚朋友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仍然可以赚钱,从而滋生了“阅读无用论”的想法;有些学生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负面情绪,开始后悔专业。很多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正在为技术、财力、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而战,性格和道德一文不值。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职毕业生在有了知识和技能之后,还是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
在这方面,许多雇主也普遍反映:现在新的中职毕业生确实不如一代好。事实上,他们既不缺乏知识,也不缺乏技能,真正缺乏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的态度,即缺乏专业精神。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力量――如果中等职业教育不能教育出符合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的毕业生,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倡导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将从何而来呢?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当今弘扬“工匠精神”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未来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
2.加强中职生敬业精神培养的措施
2.1将敬业精神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改革,扩大了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能力。不仅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几分钟,让学生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知识,而且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扩展和情感教育,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塑料质量的要求。因此,将专业精神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教育材料,如公共学科教学案例、专业课程职业道德、纪律、情感教育等,使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专业意识的“双重”效果。此外,在课堂和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中,充分利用“工匠精神阅读”、德育等教材,让学生在学校和教师设计的教育场景中受到影响,感受到奉献的崇高和神圣。
2.2以正反面典型为例,用形象化材料教育学生
一方面,用积极、积极的例子来引导人们。利用先进人物,特别是当代各行业优秀人物的典型例子来感染学生。教师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观看和听取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接受专业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模范作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关怀、严谨的学术态度、优秀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专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新闻和互联网上报道的消极和发人深省的事件,让学生知道敬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警惕。通过积极和消极的对比,使学生能够理解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
2.3开展各种竞争活动,提高竞争力
当今社会强烈的竞争意识促使人们努力学习,认真掌握技能,努力学习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在于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出路在于竞争。为此,学校应系统地为学生创造竞争氛围,随时向学生传达技术和人才竞争的信息,展示学校获奖学生的照片和证书,以激发学生赶上先进的热情。同时,可以利用举办各种竞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加强他们的专业意识。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竞争、学习成绩、体育竞赛、劳动卫生活动等评价,促进学生参与竞争,接受竞争意识培训,促进专业精神的形成;通过这些实践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勤奋、奉献、积极的职业道德。
3结束语
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体现了这一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敬业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不仅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职业素质,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只有人人勤奋敬业,国家现代化才能尽快实现,中国梦才能实现,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观,提高职业道德,促进其全面发展,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时代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