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和不断发展,国内实体制造业从最后一波经济困难时期逐渐复苏,消费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许多企业的产品从以前的“广泛”转变为“精细”,行业的功能划分更加明显。大量个性化消费需求对企业的影响迫切需要各种人才,特别是在制造企业中,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基础技能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基础人才储备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职业教育观念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在当前社会主观认知中,中国文化中“士农工商”的理念仍在根本上传递,但现在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它逐渐演变成“士商农工”,而职业教育在很多人心目中被归类为“士商农工”中的“工”。这些本该齐头并进的行业逐渐被主流社会悄然划分。每个人最终都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其结果是,职业教育的入门要求只能相对较低,才能有学生。因此,职业教育学生参差不齐,反过来又影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样的“恶性”循环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其次,许多职业学校的学校教学环节存在问题。首先,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制造业使用的设备和方法,如化学分析、电气控制、数控等专业。许多学生仍然需要在通过职业学校培训后重新开始学习,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工作。学校作为一个培训机构,而不是一个盈利机构,很难与时俱进,随时保持与最主流、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匹配。目前的做法是联系企业进入学校,校企合作或工学交替。但目前,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很少有企业愿意与职业学校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只是为了实现表面合作,没有更深入的沟通。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人才?我们学校能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有很多问题[1]。二是专业设置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开设新专业。看着社会上什么热门专业,盲目追求学校就读率和招生名额的完成,很少考虑教学资源是否足够?就业是否过于饱和,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职业学校目前的优势在于快速有针对性地培养合格的功能型人才,相当于浪费资源,得不到回报[2]。三是课程安排设置问题。职业院校的出发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英语,他们已经开始在中小学学习。在职业学校或大学,他们继续使用基础知识。对此,可以适当减少一些,相对增加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培养技能。四是缺乏就业指导及相关思想工作[3]。如今,许多职业学校并不太重视就业。只有当学生即将到来就业实习时,他们才开始指导和培训就业。这样一个短期的过程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很多学生出来工作后,缺乏正确的引导,觉得在学校学不到什么,觉得公司的各种制度都限制了他,对他不利,对公司有好处。很容易引起企业对学校的不满,同时学生对学校、企业也不满意。
最后一个问题是缺乏家庭的支持和认可。如今,许多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和认可很少。他们总觉得送孩子上学,所以教育完全属于学校和老师。他们不关心学生。对于一些紧急情况,他们都被归类为学校和教师。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面对一两个学生,还要面对很多学生。我们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关心到位,每个学生都能时刻监督他的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政策和大力支持椭?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新闻媒体不断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并开始将职业教育与大学相比。职业教育改变社会氛围是一件好事。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在教学方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我们可以从国家铁路学校或一些水电学校学习,让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融入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也让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员工”,更加温和和容易接受。二是发展学校特色专业,通过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获得更多雇主的认可,作为品牌效应,也提高学校知名度,同时获得更多关注,在此基础上,调查开发一些新专业,不要盲目发展。三是简化课程设置,缩小部分基础学科知识的教学范围,增加专业学科知识的使用时间,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接近生产环节,运用所学知识。第四,从一开始就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步了解未来的工作情况,有更长的时间认识未来的工作,让学生逐渐接受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投资和精力,联系家庭参与教学过程,如开放一个月工作日,主动听取家长反馈,加深学校和家庭实践;开学和毕业,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阶段,也凝聚学生和家庭对学校的荣誉感或归属感。
综上所述,虽然还有很多缺点,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教育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变化。